輪胎企業恐陷“內憂外患”困境
- 發佈時間:2015-01-23 01:00: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國商務部昨日初步認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存在傾銷行為,傾銷幅度從19.17%至87.99%。
基於傾銷幅度的初裁結果,美國商務部將通知美國海關對中國出口的上述産品徵收相應的保證金。根據美國海關數據,中國涉案輪胎2013年對美出口額為20.78億美元,2014年第一季度出口為5.1億美元,名單中包括天津普利司通輪胎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
為回應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和另一家勞工組織的申訴,美國商務部于去年7月15日對從中國進口的上述産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去年11月,美國商務部宣佈初裁結果,認定從中國大陸進口的上述産品存在補貼行為,補貼幅度為12.5%至81.29%。
一位參與案件的律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這次雙反案件有兩個特點,第一,這次提起訴訟沒有一家美國的輪胎企業,而是由工會發起的;第二,對於損害認定,實際上在中國輪胎出口期間,美國輪胎企業都處於盈利狀況,並沒有對美國産業造成影響,而美國國際貿易裁定委員會也只是勉強給出“損害威脅”的結論,這實際上是非常牽強的。下一步,中國企業應該團結起來,積極應訴,爭取更好的結果。
根據美方程式,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將分別於今年6月和7月對上述調查作出終裁。分析人士指出,繼美國反傾銷調查後,國內輪胎企業將會轉向歐洲消化産能,而按照慣例,出於穩定本國經濟的考慮,歐盟也將效倣美國對中國進口的輪胎提出雙反調查,勢必掀起新一輪對我國輪胎的瘋狂抵制。
美國曾于2009年4月20日至2012年9月26日對中國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將稅率從原來的4%調高為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在此期間,中國輪胎行業、美國零售業和消費者均遭受巨大損失。
“本以為3年期滿後,中國輪胎對美國市場出口會開始回升,但是真正的噩耗才剛剛開始。”一位輪胎企業負責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出口是我國輪胎消化的主要途徑,近幾年佔比基本維持在45%-50%左右,在眾多的海外市場中,美國是我國輪胎産品出口最大的市場之一,一旦高額稅率開始實施,我國將有大量輪胎無法進入美國市場,將影響到國內數萬工人的就業。
記者了解到,在美國對我國輪胎特保案實施之前,我國生産的輪胎有三分之一齣口到美國市場,出口額接近22億美元,佔美國市場消費量的17%,而受美國對中國輪胎特保案實施限制關稅的影響,中國對美輪胎出口急劇下降,2011年中國對美出口此類輪胎金額跌到9.68億美元。
令人擔憂的是,因為這幾年的高速擴張,我國輪胎行業産能過剩嚴重,只能依靠壓價惡性競爭出口,國內市場消化速度難以跟上輪胎的生産速度,一旦出口方面受到限制,産能過剩情況將更加惡化,給行業帶來滅頂之災。另一方面,輪胎上游産業鏈的橡膠、碳黑、焦油等産品也將出現不同程度的産品積壓和銷售困難。
記者從國內多家輪胎廠了解到,在外銷處處碰壁之後,個別有實力的大型廠家開始在國外建廠,減少國內輪胎出口的困境,例如,國內企業玲瓏在泰國建廠、賽輪在越南建廠、奧戈瑞在印度尼西亞建廠、雙星也在東南亞建廠。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