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縮,不是一國的問題
- 發佈時間:2015-01-21 07: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唯有各國拿出齊心協作、共渡難關的勇氣和智慧,採取負責任的經濟政策,才能實質性解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種種難題
1月21日,瑞士小鎮達沃斯,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商、學界人士聚焦全球新局勢,協力商討如何應對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新挑戰。與此同時,卻有西方媒體一再拋出“中國通縮風險波及世界”的論調,指稱“中國物價下跌正對全球各經濟體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甚至認為中國10多年來一直在向世界“輸出通縮”。
何謂通縮?儘管學術界對其涵義各有界定,但都強調一個必要條件,即物價全面持續下跌。觀中國,2014年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4%。儘管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持續走低,但目前整體價格運作依然穩定,波動處於正常範圍。2014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比去年上漲2%。顯而易見,中國經濟尚不具備通縮的表徵,更談不上向外輸出通縮效應。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市場需求整體不旺已是相當一段時期的事情。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基本金屬價格等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各種工業製成品、生活日用品等價格相應疲軟,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也隨之受到連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將通縮視為世界經濟復蘇的最大威脅,認為此輪全球通脹率普遍下降的背後,既包括世界經濟增長緩慢、經濟總需求不足等原因,又凸顯深層次結構性因素。
可以説,當前的全球通縮現象主要原因是結構改革不到位、經濟缺乏新增長點。西方一些人不願意正視結構改革這個難啃的硬骨頭,挖空心思尋找替罪羊,實在是抓不住關鍵的可悲表現。
這些年,中國在世界舞臺上著實經風雨見世面。猶記得2002年,一些西方政商界人士和媒體就忙不迭地鼓噪説,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中國將為世界經濟添加一股“強大的通縮力量”。但隨後在中國高速增長的10年中,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一路搭乘中國經濟增長的順風車。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倒是説了句公道話:“經常聽到有關中國引發其他國家通縮的説法,坦白地説這是言過其實的。”其實,無論是沉渣泛起的“中國輸出通縮論”,還是不久前新編的“中國搭便車論”,都是叫囂多年的“中國責任論”的翻版。它們不過是幾十年來伴隨中國快速發展的雜音罷了,阻礙不了中國發展進步的腳步,改變不了中國發展惠及世界的事實。
作為人群中的大塊頭,當前中國邁出的每一步都顯示著世界意義。無論外界是用放大鏡、顯微鏡還是望遠鏡,怎麼看中國,都能感受到中國始終以負責任的態度做負責任的事。當然,如果有人硬要用有色眼鏡來看問題,就另當別論了。
從全球範圍看,中國經濟依舊處於高水準增長。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中國經濟將實現更加有品質、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給世界創造機遇。建設“一帶一路”,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宣佈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倡議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就是要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藉以改善貧困國家和地區的生産和生活品質,通過外資創造有效需求,將助力世界經濟走出通縮陰影。
世界經濟處於深度調整期,各國經濟都面臨嚴峻挑戰。經濟全球化時代,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唯有各國拿出齊心協作、共渡難關的勇氣和智慧,採取負責任的經濟政策,才能實質性解決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種種難題。相互刁難是短視的,攜起手來才能謀長遠。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