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地中海特産油橄欖紮根中國西部山谷

  • 發佈時間:2015-01-20 13:35:0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行走中國)地中海特産油橄欖紮根中國西部山谷

  新華網蘭州1月20日電(記者 屠國璽)嚴冬季節,在中國西部長江上游甘肅省隴南市白龍江流域的河谷地帶,來自地中海沿岸的特産果木——油橄欖成片生長。過去十餘年裏,油橄欖在這裡的種植面積日漸擴大,隴南如今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初榨橄欖油生産基地。

  隴南市武都區的白小勇從事油橄欖栽培工作近20年。他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大規模種植油橄欖。現在,白小勇的公司油橄欖種植規模達1萬畝,每年當地都有數千名農戶通過參與種植和生産而獲得遠遠超過糧食生産的收入。

  “油橄欖是真正的百年樹木。”白小勇説,油橄欖樹從種下到産果需要四五年時間,但只要是在合適的地方,油橄欖的盛果期能長達百年,農戶將能從這種作物中長期收益。

  用油橄欖生産的橄欖油在國際上被譽為“飄香的軟黃金”。可是,這種産自地中海的特産又是如何來到中國並紮根西部山谷的呢?

  20世紀60年代,作為阿爾巴尼亞政府贈送給中國的“國禮”,1萬餘株油橄欖樹苗開始在中國多地引種。

  油橄欖在中國的“移植”之路並非一帆風順。1964年,來自地中海的第一株油橄欖苗木,被種植在雲南省昆明市海口林場,昆明當地的氣候被認為和地中海沿線類似: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但是油橄欖對光照溫度的要求遠不止於此。“土壤性質需要中性偏鹼、透水透氣性強,昆明並不符合這兩個條件。”白小勇説。

  此後,在中國南京、武漢等長江流域的10余個引種點,雖然也培育出本土的油橄欖品種,但由於氣候不適應,也逐漸萎縮。

  直到20世紀70年代,一次平常的科研交流成為油橄欖在中國命運的“轉捩點”。當時,甘肅隴南武都地區林業科學研究所首次從陜西漢中引進4株卡林品種油橄欖試種,5年後開花結果。

  參與此次引種的隴南市經濟林研究院副院長鄧煜説:“經過十幾年的科研論證,甘肅隴南的白龍江流域不僅是中國油橄欖的適生區,也是中國油橄欖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當地開始大規模種植油橄欖。武都區油橄欖産業開發辦公室主任馬鵬飛説,到2014年底,隴南市武都區油橄欖種植面積已發展到30萬畝,橄欖油産量達到2000噸,佔全國的90%,成為中國最大的初榨橄欖油生産基地。目前,在隴南市武都區,參與油橄欖種植的12萬農民,戶均每年增收超過3000元,脫貧致富的效果明顯。

  “目前在中國,油橄欖産業仍具有廣闊市場,每年橄欖油進口量為5萬噸,是中國當前産量的20多倍。”馬鵬飛説,中國長江流域多地正在加大種植面積,使更多農民分享産業紅利。

  但隨著國外的橄欖油紛紛進入中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而在白小勇看來,面對競爭除了提高産品品質之外,他還有另一個優勢,那就是“中國人了解自己的口味”。白小勇目前正在做一件事情,研發適合中國人飲食習慣和口味的橄欖油産品,使這個地中海的特産真正變成“中國出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