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甘肅財政精準發力助推扶貧攻堅

  • 發佈時間:2015-01-20 08:28:14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甘肅財政立足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扶貧任務重的省情實際,緊緊圍繞“換窮貌、改窮業、挪窮窩、挖窮根”的目標任務,在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著力完善扶貧資金管理機制,創新扶貧方式,推動精準化扶貧攻堅。全省貧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692萬人下降到2013年底的552萬人,貧困發生率由33.2%下降到26.5%。

  機制上做文章

  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保命錢”、是減貧脫貧的“助推器”。去年,甘肅省財政廳會同相關部門,針對近年來扶貧資金管理使用中發現的問題,研究擬定了《甘肅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和《甘肅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縣級報賬制實施細則(試行)》,努力從制度上杜絕管理漏洞。

  該省採取因素分配和競爭性分配相結合的扶貧資金分配方式,注重績效結果運用,下放項目審批許可權,提高預付資金比例(工程類項目由30%提高到50%,種養業項目由50%提高到80%),調整項目實施期限,建立公告公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限時辦結制、季度報告制等,著力從項目選擇、項目庫建設、計劃編制、實施、調項、驗收等六個環節予以規範。該省還按照“誰管項目、誰用資金、誰負主責”的原則,將扶貧資金報賬撥款改為國庫專戶集中支付,實現全程監控。

  甘肅省還在努力爭取中央財政支援的同時,不斷挖掘內生動力,加大自身扶貧投入,建立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甘肅將58個片區縣的均衡性轉移支付提高到全省平均水準的3個百分點以上,省級和片區縣按當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級按10%以上、插花縣按15%以上安排專項扶貧資金。2014年省級財政預算安排專項扶貧資金11.5億元,是2013年2.89億元的近4倍;省對集中連片的58個貧困縣區的一般性和專項轉移支付投入超過2000億元,佔省對縣補助的72%。

  創新上找出路

  扶貧資金怎麼用最有效?甘肅省在繼續擴大先建後補、以獎代補、實物補助等扶持方式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批“甘肅特色”的扶持新方式:

  一是打造雙聯惠農貸款,從2012年起,農行連續5年共安排300億元信貸規模,執行國家基準利率,省財政全程全額貼息,重點支援貧困戶發展種養業和其他多种經營。同時,省財政注資8.1億元在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建立政策性擔保公司為貧困戶貸款提供擔保。截至2014年11月底,全省累計發放雙聯農戶貸款達21.79萬戶、147.44億元,省財政全程全額貼息,已累計兌付貼息資金5.91億元,支援全省58個貧困縣農戶、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産業化企業發展,幫助農民貧困致富。

  二是支援易地扶貧搬遷。2013年,省委、省政府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的重要抓手,計劃到2018年投資394億元,完成23.5萬戶、112萬貧困人口的易地搬遷安置任務。為確保搬遷群眾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目標,省財政在國家每人6000元補助的基礎上再提高2000元,按每人平均8000元標准予以補助。對於金融部門給予搬遷農戶每戶不超過5萬元的建房貸款,省財政按基準利率全額貼息3年,並明確按貸款規模的3%籌集風險補償基金,其中省級承擔1%,縣(市、區)2%,有效防範貸款風險,大力支援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三是整合支援富民産業。2012-2014年,省財政統籌整合支農資金超過100億元,採取直接補助、先建後補、以獎代補、民助公辦等方式支援農業産業發展,其中80多億元用於支援58個貧困縣的馬鈴薯、旱作農業、草食畜、中藥材、蔬菜、經濟林果等特色産業發展及龍頭企業培育等,為當地貧困農民脫貧致富注入了新活力,帶來了新生機。

  監管上求實效

  近年來,甘肅省優化頂層設計,堅持上下結合、條塊結合、階段性重點監管與日常監管相結合、政府監管與社會監管相結合、實地監管與網路資訊平臺監管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強化監管工作,及時發現扶貧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和監管中存在的“盲區”,並切實加強整改。

  目前,按照建立完善“一庫、兩平臺、三機制”的總體思路,甘肅大力推進扶貧項目資金監管大格局建設。“一庫”即省市縣三級建立科學規範、動態管理的扶貧資金項目庫,解決項目前期工作不充分,隨意編報項目計劃、擅自調項、擠佔挪用、監管不精準等問題。“兩平臺”一是建立全省統一的扶貧項目管理電子資訊平臺,並與紀委、扶貧等相關部門的電子平臺實現資訊共用;二是創新報賬制度,將扶貧資金報賬納入國庫集中支付平臺,實現動態監管。“三機制”一是下放審批許可權,實行縣級立項審批,省、市計劃審查備案的分級管理制度,建立以權責匹配為目標的資金精準使用新機制;二是實行競爭分配,建立以績效考評為核心的資金科學分配新機制;三是明確責任主體,建立以溝通便捷為方向的全面聯合監管新機制。明確市、縣、鄉黨政一把手為監管第一責任人。建立省、市、縣財政、發改、民委、扶貧、審計、紀檢監察、檢察及農牧、交通等項目實施部門資訊互通、分主體、全過程、全方位監管體系,加大問責懲處力度。(甘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