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體育惠民譜寫“健康市中”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5-01-19 11:31:25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王立冰 通訊員 劉斐

  在全區設立全民健身活動站點285個;為轄區17個街道辦事處,60余個村(居)更新、安裝健身器材157條;為轄區17個街道辦事處配備文體站長;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20余次,參與人數2萬餘人次……

  市中區體育局堅持貫徹“體育先行”理念、實施“體育惠民”政策,不斷提升公共體育服務能力,著力構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群眾對體育多樣化的需求,加快全民健身設施建設步伐,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讓民眾共用體育發展的成果。

  讓空地成為“健身房”、讓體育協會成為指導站、讓重大賽事成為平常生活,逐步在市中變成了現實。載體惠民體育設施實現城鄉全覆蓋

  體育惠民首要的是要為老百姓提供健身的載體。市中區體育局把加強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作為提高體育公共服務能力的基礎和重點工作,大力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力度,進行體育健身工程的覆蓋延伸,全面推進城鄉體育一體化發展。

  2011年至今,市中區體育局累計投入1500余萬元,更新、安裝健身器材2683件,投放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40個,每個村居都有一條以上健身路徑。2014年,市中區體育局結合各街道辦事處整治出來的空閒場地,為轄區17個街道辦事處,60余個村(居)更新、安裝健身器材157條。

  市中區全民健身中心的投入使用,為全區群眾體育健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目前,以市中區全民健身中心為骨幹,以社區(行政村)全民健身點(晨晚練健身點)為重點,以居民小區體育設施為基礎,以學校等企事業單位向社會開放的健身設施為補充,全民健身設施四級網路初步形成。

  活動惠民引導體育健身“動起來”

  堅持“以人為本、立足基層、面向大眾、小型多樣、注重實效”的原則,市中區體育局以英雄山廣場、萬達廣場、大眾廣場、舜玉公園廣場、鐵路玉函南區廣場、七賢廣場等6大廣場為陣地,充分利用5月全民健身月、8月8日全民健身日、節假日等時間節點,開展全民記錄挑戰賽、社區趣味運動會、空竹邀請賽、健身路徑比賽等一系列群眾喜愛、便於參與的群眾性體育活動。

  在過去的2014年,市中區體育局共組織開展大型群眾體育活動30余次,真正把活動舉辦到群眾身邊,讓群眾享受健身之益。

  服務惠民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路

  發動更多的體育志願服務者傳播體育健康知識,服務百姓始終是體育主管機構工作的主要職責。

  市中區體育局近年來不斷健全全民健身組織網路,逐步形成了以市中區全民健身工作領導小組為龍頭,以單項體育協會為骨幹,以社區、各晨晚練活動站點為基礎的三級全民健身組織網路。

  目前,市中區17個街道辦事處均配有兼職文體站長,全民健身活動站點285個,共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010名。他們作為全民健身的骨幹力量,在各全民健身活動站點上常年開展太極功夫扇、太極拳(劍)、柔力球等體育項目輔導,對隊伍建設與發展進行科學指導。

  此外,市中區體育局還堅持每年舉辦全民健身大講堂,邀請專家為社區居民普及科學健身知識,開展國民體質監測服務,全面提升市民的科學化健身水準,為群眾提供健身輔導。

  公益惠民心繫弱勢群體解難事

  一直以來,市中區體育局秉承中國體育彩票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發行宗旨,舉辦了公益體彩愛心行系列活動。連續兩年舉辦自閉症兒童春季運動會,每年策劃舉行“公益體彩愛心行”活動,為濟南市明天兒童康復中心的自閉症兒童捐贈康復器材,為市中區吳家小學的學生捐贈體育器材。

  自2011年以來,市中區體育局每年都將全區160余個體彩站點設成“保潔員歇腳點”,為他們工作間隙休息提供了冬暖夏涼的便利條件。同時,每年都拿出一部分體彩公益金慰問環衛工人。2014年,為慶祝第20個環衛節,市中區體育局為全區環衛工人送去了乒乓球臺等價值10萬元的體育用品,表達對環衛工人的慰問,營造人人關心城市建設,支援城市建設的良好氛圍。

  創新惠民探索公共服務新路徑

  全民健身,全面惠民。2014年7月,市中區全民健身中心場館開門納客。3200平方米的活動場館,設有羽毛球、瑜伽、舞蹈、健身器械等體育項目。該場館著眼于市中區廣大居民群眾,堅持以人為本,降低收費標準,吸引了大批健身愛好者參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體育資源不足的矛盾。

  理念創新是推動工作創新的前提,為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市中區體育局將繼續以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為基礎,高品質、高標準、高效率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不斷優化體育場地空間佈局,切實推動我區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標準化、多元化發展,著力增強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能力;以群眾體育組織建設為保障,進一步加大街道、村、社區等基層體育組織建設和體育人才的培育,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體育志願者隊伍的培訓力度,夯實群眾體育工作基礎;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為手段,開展經常性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和“假日體育”活動,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努力營造全民健身的濃厚氛圍;探索體育部門購買社會公共服務的有效途徑,加大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資金投入,調動體育協會、健身俱樂部承辦賽事的積極性,加快實現體育職能部門由辦體育向管體育轉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