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變身“生意圈”
- 發佈時間:2015-01-19 04:52:35 來源: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微信已融入許多人的生活。通過微信朋友圈,關注朋友的生活狀態,交流資訊分享心得,和諧了朋友關係,愉悅了身心。時時關注微信朋友圈已經成為很多人從早到晚不可或缺的一件事。
不知從何時開始,充滿人情味的微信朋友圈變了味兒。商品銷售或代購的消息開始氾濫,從最先打折促銷廣告、集讚送禮資訊被頻頻轉發,漸漸發展到開始做産品代理、代購生意。“朋友圈”逐步變成了“生意圈”。
打開微信朋友圈,各類産品圖片整屏整屏撲面而來。名牌包、飾品、鞋子等應有盡有,各種國際大牌商品價格便宜得難以置信。
由於缺乏必要的監管,“朋友圈”行銷的産品魚龍混雜,商品物美價廉的少,涉嫌假冒的多。如今,利用微信朋友圈平臺兜售假冒奢侈品,已成一些不法商家的行銷手段。
採訪中,很多微友對微商深惡痛絕。他們表示,變身商業圈的微信朋友圈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鋪天蓋地、真假難辨的購物資訊,掩蓋了朋友間的友情,讓人想逃離。
“能不能別向朋友賣東西?我要看的是朋友的生活狀態,而不是你們的商品櫃檯。”“不顧別人的感受,發佈商品資訊亂刷屏,煩死人了。”“那些奢侈品一看就是假貨,卻説自己賣的是正品。還有沒有誠信?”“遮罩、加黑名單都不起作用,很多經營資訊防不勝防。”……很多人對變成“生意圈”的“朋友圈”越來越反感。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在微信裏開店門檻很低,只需註冊一個賬號即可,好友添加非實名制,定向性很強,具有高度的隱私性,致使許多原先經營實體店或網店賣假名牌的經營者,紛紛轉向微信銷售。
朋友圈的行銷模式做的是熟人生意,成交率高。追捧者認為,通過熟人買東西放心,價格也好商量。反對者表示,出現産品品質問題或者價格糾紛,會礙于朋友情面,最終不了了之。其實,做熟人朋友的生意常常變成了“殺熟”。
由於監管的缺失,在朋友圈中買了東西,因為品質糾紛而陷入維權尷尬的事情也時常發生。
太原市民李莉喜歡各種時裝包。元旦前,她在“朋友圈”朋友的推薦下買了一個名牌皮質背包,結果沒用一星期表面就出現裂紋。出於對朋友的“關照”,當時並沒有索要收據、發票,現在又礙于朋友面子不好意思退貨。
“圖片看上去和正品一樣,價格便宜讓人心動,結果卻是假貨。”張女士在朋友微店購買一個LV包,朋友稱商品是托美國親戚捎回來的,絕對是正品,專櫃小票手續齊全。結果,卻被專業人員認定為假貨。張女士吃了個啞巴虧。
採訪中,在朋友圈內買了假貨,卻不好意思維權的微信購物顧客不在少數。微信朋友圈都是熟人,不是朋友就是朋友的朋友,讓誰難堪都不好。
業內人士稱,目前,微信朋友圈中的經營行為,幾乎都屬個人經營,沒有正規經營資質,商品沒有品質保證和售後保障。發生品質問題,消費者權益很難得到保障。他提醒消費者,不要貪圖便宜上當受騙,更不要為了面子放棄維權。
山西鴻飛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潤光表示,出現消費糾紛,如果是正規的經營主體,消費者可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維權,適用假一賠三規定。而朋友圈中個人間的售賣行為,只能按照《合同法》來處理,出現糾紛大多只能解除合同。同時,因為交易私密和缺乏交易證據,消費者維權更加困難。
工商部門和消費協會相關人士也表示,與傳統的銷貨渠道不同,微信平臺的商傢具有更高的隱蔽性。他們甚至不需要實體庫房和店舖,接到微信訂單就直接拿貨出手,要人贓並獲很難。監管和查處只能依靠消費者投訴的線索進行處理,消費者維權難度很大。
本報記者 謝昌民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