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醫院院墻外的淘金記
- 發佈時間:2015-01-18 09:07:4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經濟人物)健康之路:醫院院墻外的淘金記
新華網福州1月18日電(記者劉姝君、林凱、周劼人)挾資本之力,倡導“開放、分享、便捷”的移動網際網路大軍正浩浩蕩蕩地涌入封閉、保守、管制頗多的醫療體系,醫療健康類APP正成為百家爭鳴的秀場,預約掛號、輕問診、分級診療各式服務令人眼花繚亂。
如何在2000多款健康類APP中突圍?在“健康之路”的創辦人張萬能看來,線上技術的高效便捷輔以線下傳統的“熟人引導”,才是移動醫療真正的制勝王牌。
鎖定健康醫療的硬骨頭
在福州市中心一座老舊的寫字樓內,記者見到了這位在移動醫療叱吒多年的創業者,與網際網路圈子內個性張揚的“80後”“90後”相比,45歲的張萬能行事做派更像是一位“苦行僧”。
他穿著樸素,至今仍然住在老東家實達電腦1994年集資建設的80平方米的房子內,張萬能的書櫃裏除了專業書籍,更多的是傳統儒道經典。當記者談起近期舉行的網際網路論壇,張萬能迅速地搜索、瀏覽相關資訊,“公司要想保持年輕,關鍵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和持續不斷的學習。”
張萬能與醫療結緣要從一次就診經歷談起。1999年,張萬能的親戚來省城看病,當天一大早到醫院排隊掛號,到看完病拿到藥,前後用了5個多小時。“我在福州工作了9年,對就診過程還很不熟悉,如果一個外地人來看病,沒有熟人帶著,那該有多難!”
此時的張萬能是實達電腦一位高層管理人員,這一就診經歷觸發了他的思考,醫療資訊不對稱難以滿足百姓正常的看病就診需求,是否可以利用技術手段建立一個平臺,通過整合醫療資源資訊,提供點對點的服務,解決醫患資訊不對稱問題。
彼時,中國網際網路界迎來第一波熱潮,網上教育、網上銀行、電子商務等依託網際網路産業迅速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張萬能將目標鎖定健康醫療這一硬骨頭,“健康之路”的雛形應運而生。
逆向O2O,建立醫院的“熟人網路”
“人生病的時候是很無助的,這時特別需要一個人在旁邊提醒,應該找什麼醫生,去哪個部門,‘健康之路’就是要為患者建立一個在醫院的‘熟人網路’。”張萬能説。
在事業草創期,“健康之路”主營預約掛號服務——掛號通,與早期網際網路創業從線上起家不同,張萬能的創業之路卻選擇從線下突擊。
“患者就診大多數是低頻偶發的急性病,第一反應都是直奔醫院,很少會考慮預約掛號,或者提前對醫生資訊做大量功課。”張萬能説,他們要做的就是改變患者的就診習慣,而這必須通過面對面引導才能實現。
在當時,網際網路並未在普通百姓間普及,預約掛號市場甚至沒有萌芽,“掛號通”的推廣之路異常艱難。為探索這一領域,張萬能付出了高昂學費,幾乎消耗掉原先所有積蓄。
從挂靠金融機構,為VIP客戶免費提供預約掛號,到招募大學生志願者,在藥店和醫院進行現場宣傳,張萬能奔走于公司、醫院、政府職能部門之間,在夾縫中求生存,逐漸將團隊的觸角滲透到福建省內各大醫院。
在健康之路公司總部,除了呼叫中心、運營中心外,公司的大部分人馬都被分派到各家醫院。用張萬能的話説,“我們是一家移動醫療服務領域的‘重’公司。”
線下服務團隊的建立如同打開“健康之路”發展的任督二脈,業務形態被迅速複製,很快在福建省內推廣開來。2008年,張萬能走出福建,將目光鎖定全國市場,通過與各省市醫療夥伴合作,建立合資公司。幾年後,張萬能通過置換股份,將分佈在各省市的公司合併,一個統一的管理體系孕育而生。
健康管家貫穿診前、診中和診後
“‘健康之路’的服務價值主要通過診前、診中、診後三個階段實現,最有意思的就是診後的系列服務。”張萬能説。
相關數據統計,我國醫生平均分給每位患者的時間只有382秒,病人離開診室,治療才剛剛開始,吃藥、康復訓練等各個環節都會碰到問題。基於此,“健康之路”繼續推出另一核心服務,通過網路或電話在診後諮詢醫生。
“患者看完病後,可以掃描醫生專屬的二維碼,與醫生建立資訊通道,醫生自行控制患者的數量、服務時間和價格。”張萬能説,這個服務可以幫助醫生建立和管理自己的患者群,有的放矢地進行醫療服務,也可以幫助醫生打造自己的品牌。
目前“健康之路”的服務範圍已覆蓋全國31個省份,服務於4500多家知名醫院,3萬多名醫生,每年為數千萬患者提供就醫指導。張萬能説,“健康之路”的願景是“做億萬中國人一家子一輩子的健康管家”,而隨著資本的涌入與社會就醫習慣的改變,“健康之路”必將是一條不平凡之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