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青島將重點引進大醫院 醫生薪酬和"效益"脫鉤

  • 發佈時間:2014-09-11 08:45:01  來源:東方網  作者:郭玉華  責任編輯:孔彬彬

  9月10日,市衛計委下發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記者了解到,10月份將啟動膠州、平度、萊西三市試點縣級公立醫院工作取消以藥補醫;10月底前出台中醫門診治療優勢病種納入統籌範圍並按病種收費的政策措施,都將進一步為患者省錢;此外還將每人平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了40元。

  此次工作將把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重中之重,系統評估試點經驗,梳理總結試點模式並加以推廣。啟動實施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實現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覆蓋。按照國家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及衛生資源配置標準,11月底前制訂全市醫療衛生資源佈局專項規劃與全市衛生計生資訊化發展規劃,明確公立和非公立醫療資源的數量、規模、佈局與發展規劃,向社會公開發佈。探索建立區域性醫學影像中心、檢驗中心和病理中心,促進資源共用,提高衛生資源利用效益。

  擴大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範圍,10月1日起啟動膠州、平度和萊西三市試點工作,落實政府辦醫責任,完善財政補償和價格改革政策,推進醫保支付、人事分配、監督管理等改革措施,破除以藥補醫機制,減輕群眾就醫負擔,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保障縣級公立醫院可持續發展。建立縣級公立醫院科學補償機制,縣級公立醫院全面破除以藥補醫。規範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項目,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對膠州、平度、萊西三市試點縣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項目進行規範和價格調整,明確時間表並組織實施,及時公佈公立醫療機構名錄。

  大力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研究完善鼓勵中醫藥服務提供和使用的政策,試行中醫門診治療優勢病種按病種收費並納入統籌範圍,積極引導醫療機構開展成本相對較低、療效相對較好的中醫藥診療服務;合理確定中醫藥服務價格,10月底前出台中醫門診治療優勢病種納入統籌範圍並按病種收費的政策措施。繼續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進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試行中醫專家存案制度,實施中醫藥預防保健及康復服務能力建設項目。

  鼓勵醫療機構在省級集中採購的基礎上,通過“二次議價”等方式,降低藥品醫用耗材採購價格。試點的縣級公立醫院採購基本藥物,要嚴格按照國家、省的要求,統一進入省基本藥物採購平臺,確保按需、及時、足量供應。其他公立醫院採購藥物和醫用耗材,要按照規定渠道全部實行集中採購。

  實行法人治理結構和薪酬制度改革試點

  實行法人治理結構和薪酬制度改革試點。12月底前啟動市中心醫院、青島山大齊魯醫院及部分試點縣級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工作,落實公立醫院在用人、分配、管理等方面法人自主權,強化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逐步構建以公益目標為導向、內部激勵機制完善、外部監管制度健全的規範合理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

  12月底前在市婦女兒童醫院實行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建立健全以技術能力、服務品質、服務數量和滿意度為考核要素的內部績效工資分配機制,確保基本工資保公平,績效工資體現多勞多得、優績優酬。

  12月底前制訂縣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辦法,將醫院的公益性質、運作效率、群眾滿意度等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考核結果與醫保支付、財政補助、工資總量等掛鉤,並向社會公開。建立以社會效益、工作效率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制度,把醫務人員提供服務的數量 、品質 、費用控制和患者滿意度等作為重要指標,實行量化考核,醫務人員收入與醫院的藥品、檢查、治療等收入脫鉤,逐步提高醫務人員待遇,調動醫院和醫務人員積極性。

  支援醫療責任保險發展,分擔醫療風險

  加強公立醫院醫藥費用控制。12月底前建立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聯合控制機制,通過強化醫療服務監管、落實政府財政投入政策,理順服務價格,改革醫保支付辦法,完善醫療機構激勵約束政策等綜合措施,控制醫藥費用總量,調整藥品、高值耗材和大型設備檢查費用在收支中的比例結構,切實降低群眾看病就醫費用實際負擔水準。

  推進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加強全科醫生培養,記者了解到,青大附院和市立醫院被立為為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繼續推進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改革試點 ,啟動試點監測評估。加強全科醫生培訓基地建設,籌建青島市全科醫生培訓管理中心。12月底前出臺青島市醫療衛生重點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指導意見,加強學科建設,建設20個重點學科。

  進一步整頓醫療秩序,打擊非法行醫。落實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加快發展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等第三方調解機制,支援醫療責任保險發展,完善醫療糾紛處理和醫療風險分擔機制。

  每人平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提高到40元

  完善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制度,將每人平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40元,比山東省規定的35元多了5元。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內容和考核辦法,加強服務項目宣傳,在包括流動人口在內的常住人口中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重點抓好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查體工作,提高群眾參與率和服務覆蓋率。整合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資源,推進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進一步強化出生缺陷綜合防治。落實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加快推動建立覆蓋醫療、醫保、救助等相關資訊的“社會保障卡”,規範疾病代碼,將現有社保卡與衛生資訊系統相容共用,儘快實現就醫、付費、防病“一卡通”試點運作。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資訊系統與公立醫院資訊系統整合,做好醫藥衛生資訊共用,實現線上監管。區市政府要加強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醫院資訊系統建設。

  公辦基層醫療機構全部使用基本藥物

  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政府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規劃內村衛生室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提高二、三級醫院基本藥物使用比例。12月底前制定出臺我市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指導意見和政府購買服務等扶持政策,開展非政府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試點。

  12月底前協調製定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意見。探索建立新型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調查研究提高鄉村醫生待遇的相關政策。指導落實鄉村醫生養老政策,採取多種方式,妥善解決好老年鄉村醫生的養老保障和生活困難問題。建立鄉村醫生退出機制。提高鄉村醫生補助標準,調動鄉村醫生積極性。

  重點引進高水準綜合性醫療機構

  積極推動社會辦醫,優先支援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努力形成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辦醫體系。重點引進高水準的綜合性醫療機構,通過市場機制引進專科醫療資源。落實相關配套措施,積極推進高端醫療資源引進和國際合作項目落地。

  11月底前協調製定青島市社會辦醫政策,尤其是在人才流動、土地、投融資、財稅、産業政策等方面進一步支援社會辦醫,並向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和投向醫療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服務領域傾斜,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完善按照經營性質分類的監管和評價政策,逐步建立符合衛生行業和醫務人員執業特點的管理制度。依法加強行業監管。

  出臺多點執業政策推醫療聯合體建設

  加快推進醫師多點執業。12月底前出臺推進醫師多點執業的實施意見。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加強城鄉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通過財政投入和社會各界捐助等多渠道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基金,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操作細則。

  加快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推進醫療聯合體試點工作。10月底前選取1-2個區市,試點建設涵蓋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的緊密型醫聯體;選取1所三級醫院,以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試點工作為基礎,與二級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協作,在城區試點建設緊密型醫聯體。 記者 郭玉華

  相關新聞

  一週46例求調解,僅兩例“可調”

  9月1日起,青島市醫調委正式啟動,從此青島有了一個獨立、中立的第三方醫患調解機構。運作了一週多現在情況怎麼樣了?9日記者採訪了解到,成立第一週已經接到了各個區市來的46例醫患糾紛,但是僅有兩例可以進行調解,大部分市民將此當成了一個吐槽的地兒,有的無法提供任何資料只是為了去發發火。

  據調解中心主任楊懷路介紹,這些案例中涉及到投訴、調解等多種形式。其中有一半的人對醫調委的性質、調解範圍都不是很了解,只是就醫過程中遇到了煩心事就來“説道説道”,並不是來要求賠償,而這種情況的往往來一個,就要勸説1個小時左右才能讓市民消氣。

  “市民需要知道調解範圍。”楊主任説,當事人申請調解,符合下列4項條件的,醫調委才能受理:醫患雙方自願申請;當事人與醫患糾紛有直接利害關係;有具體的調解請求、事實依據和理由;未提起訴訟或尋求信訪等渠道解決的。而那些出現法律、法規規定只能由專門機關管轄處理的,或者不宜採用調解方式解決的有:人民法院或其他行政機關已經受理或正在解決的;已通過信訪、行政調解等方式正在解決的;一方當事人明確拒絕調解的;與醫療行為沒有直接因果關係的;沒有明確調解目的、事實依據和理由的;患方在當事醫院的診療過程尚未結束的。

  “來的市民中除了不了解醫調委調解範圍的,還有一部分是無法提供就診憑證的。這些也無法進入調解程式。”楊懷路説,有的市民來的時候兩手空空,病歷、收據等都沒有了,因此沒辦法進行調解,“這46例中僅有2例符合調解條件,正在等待醫院的意見,只要醫院同意調解就可以了。”其中一起醫患糾紛發生在去年,當時患者想要15萬元賠償,而醫院提出最高賠償3萬元,雙方陷入僵局。

  楊懷路發現,因為申請人最終沒有能夠提供當時的病歷,因此無法實現調解的大有人在。當事人申請醫患糾紛調解,應當提供書面申請,內容包括醫患糾紛發生的時間、地點、形成糾紛原因以及爭議要點、理由和索賠或賠償數額等。

  “材料準備齊全後交到我們這裡後,我們會根據該案例複雜程度來請法律醫學的專家參與討論。”楊懷路説。記者了解到,除了120名醫學專家、120名法律專家將參與調節討論外,還將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媒體人員公開發放兼職調解員聘書。他表示,等聘書製作完畢,屆時將邀請本報記者任兼職調解員進行監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