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3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是誰分裂了歐佩克:“紀律”鬆散成頑疾

  • 發佈時間:2015-01-16 08:44:0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邁入2015年,國際油價下跌之勢仍未扭轉,全球主要産油國你看我、我看他,誰都不願率先為削減産量、穩定價格邁出實質性的一步。在這樣的觀望氛圍下,石油生産國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開啟了高難度的遊説之旅……

  原油市場的新氣象

  早在2014年底,國際機構就紛紛預測,2015年對國際原油價格來説仍是熊市當道——年初繼續下探直到年中才開始回升,但這樣一條畫在60美元水準線之下的“微笑曲線”只會讓石油消費大國開心。全球主要産油國一邊擔心所謂的“需求峰值論”將代替“産能峰值論”,成為主導原油市場情緒、令油價難以翻身的魔咒,一邊還要為市場份額而戰,確保自己在低價環境中不被淘汰出局。

  於是,在國際原油市場緩緩拉開新年大幕之後,投資者們看到了一些新氣象。

  首先,中東、俄羅斯、北美三大産油地區先後披露“豐收”。伊拉克5日表示,計劃本月將原油出口量擴大到日均330萬桶,還計劃到2017年原油産量提升至近950萬桶。一天后,美國石油協會就説,當前國際油價下跌會對美國油氣産業發展造成短期負面影響,但從長期看,隨著油氣産業技術不斷改進,油氣産業的前景是明朗的。美國能源資訊局最新預測顯示,今年美國原油日均産量從第一季度的935萬桶升至第二季度的942萬桶後,將小幅放緩至第三季度的923萬桶和第四季度的926萬桶。還有俄羅斯,根據其能源部公佈的最新數據,2014年俄羅斯原油産量創下198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日均産量高達1058萬桶,預計2015年産量僅會小幅下降。

  其次,海灣石油出口國繼續調降原油出口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沙烏地阿拉伯本月初再次下調了對美國出口的原油價格,面向歐洲客戶的月度石油價格也被調降,這是沙特連續第6個月下調對歐美市場的出口價格。此外,科威特也在1月1日起執行新的價格標準,以低於地區基準價每桶3.95美元的價格向亞洲煉油廠出售原油。

  再次,全球石化産業上游投資正在減少,而國際原油巨頭紛紛終止新的原油項目並叫停現在看來成本過高的一些頁巖油工程。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局的報告,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已對美國頁巖油開採産生影響。花旗銀行分析師指出,本月全球主要石油公司將公佈財報,可能會對2009年以來批准的項目進行數額較大的減計。

  最後,全球經濟還看不出會比上年明顯改善的蛛絲馬跡。世界銀行在剛剛發佈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中指出,經過令人失望的2014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在2015年回升到3%,但這一數字低於此前作出的3.4%的預估值。美國能源資訊局則預測,今明兩年全球原油市場仍將維持供大於求的格局,其中今年全球原油産量預計為日均9297萬桶,全球原油需求量預計為日均9239萬桶。

  市場上對這些新氣象也做出了反應。開年第一個交易日,國際原油市場遭遇“開門黑”,然後一路下行,紐約輕質原油和北海布倫特原油雙雙失守每桶50美元關口。直到14日,國際油價突然大幅反彈,很多分析師認為這只是因年初降速太快才導致超跌反彈,目前市場對於油價底部的爭論仍在繼續。華爾街投行高盛集團12日將今年紐約油價和布倫特油價的目標價分別下調到47.15美元和50.4美元。

  一個歐佩克 兩種聲音

  “原油價格下跌問題嚴重,必須團結一致來面對。”尼日利亞財政部長奧孔喬-伊韋阿拉去年底面對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內部爭吵不斷發出了這樣的呼籲。從目前來看,歐佩克中的海灣成員國仍不希望減産,而其他成員國則迫切希望結成“保價同盟”,雙方實在難以協調各自立場。

  退回到1960年9月10日,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的代表在巴格達開會,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號稱“七姊妹”的西方石油公司,維護本國石油收入。14日,這些國家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歐佩克”。隨後有進有出,目前歐佩克有12個成員國,其原油儲量佔世界儲量的75%,原油産量佔世界總産量的40%。

  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並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和共同的利益,是歐佩克成立時定下的宗旨。但是,當各自利益方向不同、無法形成共同利益時怎麼辦?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歐佩克,直到今天。

  就在不久前,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馬不停蹄地去了伊朗、沙特和阿爾及利亞,最後一站是莫斯科,試圖與上述歐佩克成員國以及非歐佩克産油大戶俄羅斯進行溝通,推動各方形成共同穩定油價的意願。

  在阿爾及利亞和伊朗,馬杜羅與兩國領導人很快就達成了共識,因為幾個國家所處的境遇大體相同。

  在德黑蘭,馬杜羅呼籲石油出口國能夠進行合作,儘快把國際油價穩定下來。伊朗總統魯哈尼也表示,支援兩國展開闔作,從而逆轉國際油價連續下跌的態勢。魯哈尼還説,積極進行國家間的合作,排除非市場因素對油價的干擾,才能幫助國際油價回歸併穩定於一個合理的點位。此前,伊朗官方曾表示,沙烏地阿拉伯主導歐佩克對油價下挫聽之任之,是嚴重的戰略誤判,若再不及時採取行動,所有産油國都將付出沉重代價。

  在阿爾及爾,馬杜羅與阿爾及利亞總理塞拉勒交談後對外界表示,兩國領導人會談的焦點是目前不斷下跌的國際油價,阿爾及利亞與委內瑞拉在歐佩克內部立場相近,在要求歐佩克減産提高油價問題上觀點一致。他還説,油價不應該成為打擊歐佩克成員國的經濟或地緣政治的武器。

  實際上,阿爾及利亞與委內瑞拉一樣,是旗幟鮮明的減産保價派。其能源部長優素福·優素菲去年底就曾表示,歐佩克應該出手干預國際石油市場,通過減産來糾正目前失衡的局面。優素菲稱,阿爾及利亞並不贊同歐佩克內部一些國家不干預油價的立場,還強調歐佩克應該通過減産來提升油價,以維護成員的利益。他還指出,歐佩克成員與其他産油國應該進行對話,因為彼此的利益是一致的。

  不過,在利雅得,馬杜羅似乎並未獲得足夠的支援。根據雙方的官方文告,委內瑞拉説馬杜羅本次訪問將增強兩國之間的聯繫和友誼。沙通社稱,沙特王儲兼副首相、國防大臣薩勒曼·阿卜杜勒-阿齊茲與馬杜羅進行了會談,雙方討論了在國際層面加強合作和推進雙邊關係的議題。雙方並未透露任何細節,也未一起對原油政策發表看法。

  馬杜羅最後將前往莫斯科,14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談,希望後者能夠在減産報價上協同作戰,並共同發起歐佩克與俄羅斯之間的高級別對話。但雙方之間本來就缺乏互信,而委內瑞拉在歐佩克中又不能一呼百應,因此本次會談很可能僅僅收穫務虛成果。

  與馬杜羅近乎單打獨鬥的努力相比,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聯酋等海灣地區歐佩克國家早已是“鐵板一塊”,它們早已形成共識——石油價格暴跌應歸咎於投機行為和歐佩克以外的産油國,即便非歐佩克成員國家削減石油産量,歐佩克也不會減産。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阿裏·納伊米近日在四年一度的阿拉伯能源會議上表示,歐佩克曾試圖恢復原油市場的供需平衡,但因歐佩克組織以外的主要産油國不予配合,加之錯誤資訊的傳播和貪婪的投機行為,全球油價大幅下跌。納伊米還曾説過,“不管每桶是20美元、40美元、50美元或者60美元,都沒什麼相干”。

  阿聯酋能源部長阿馬茲魯伊也將矛頭指向北美和其他新興産油國的頁巖油和砂岩油生産,稱非歐佩克組織産油國不負責任的生産行為是近來油價暴跌的主要原因之一。馬茲魯伊還雄心勃勃地表示,阿聯酋計劃在2017年之前,將其石油生産能力從現在的每天300萬桶提高到350萬桶。馬茲魯伊13日再次強調,油價是由市場因素來決定的,而不是由哪一個産油國來決定的,歐佩克在今年6月召開正式會議之前,沒有任何要召開緊急會議的計劃和打算,同時也不想在目前降低産量。

  在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等國看來,歐佩克單方面減産,只會將市場份額讓給俄羅斯等非歐佩克國家,對於逆轉油價毫無幫助。還有分析指出,沙烏地阿拉伯正在貫徹低價保份額的市場戰略,希望通過低價競爭,力爭在兩三年內將美國頁巖油生産商擠出市場。

  “紀律”鬆散成頑疾

  歐佩克放任原油價格一路下跌,不僅是因沙特等國希望通過低價將美國頁巖油生産商趕出市場,還因自身的調價機制已經廢棄多年,無法發揮效力。

  2000年3月,歐佩克作出規定,如果歐佩克油價連續20個交易日保持在每桶28美元的價格之上,該組織就將每天增産50萬桶;如果歐佩克油價連續10個交易日保持在每桶22美元的價格之下,就將每天減産50萬桶;歐佩克的目標是把原油價格控制在每桶22美元到28美元之間,如果市場上的價格偏離這一目標較遠,歐佩克將通過增産或減産的方法來進行調控。然而,由於種种經濟和非經濟的綜合因素影響,自2003年12月以來,歐佩克單日油價一直高於這一機制範圍的上限,調控體系形同虛設。2005年1月,歐佩克決定暫停實施調控機制。時至今日,歐佩克再也沒有恢復這一機制。

  即便沒有自動調控機制,如果成員國嚴守紀律,協同作戰,同樣可以操控原油價格,但歐佩克成員國在油價下跌的時候總是各有算盤。

  據報道,大約30年前,國際油價供需環境與眼下頗有相似之處。經歷1973年阿拉伯國家石油禁運和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國際油價的大幅攀升導致市場需求大幅萎縮。與此同時,歐洲北海發現大量原油儲備,增加了市場供給,國際油價開始從最高的每桶35美元走長期下坡路,最低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

  在此期間,作為主要産油國的沙特單方面宣佈減産。沙特減産期間,不僅非歐佩克産油國沒有減産,而且連其他歐佩克成員國也不願響應沙特,甚至暗地裏增産,讓沙特作出的犧牲付諸東流。之後,沙特一度身陷嚴重財政危機,還喪失了市場份額。1985年年底,沙特改變立場決定增産,油價因而迎來終極一跌,但不久後開始走穩並復蘇。

  沙特也從這次教訓中悟出了道理。話説2008年7月,國際油價達到每桶145美元的歷史最高點,之後迅速下跌。同年9月10日,油價已經跌至每桶96美元,歐佩克宣佈了減産決定。這回是沙特説“不”,他們在幾小時之內就宣佈不會遵守該協議,因為這個減産協議是沒有意義的。

  根據國際能源署後來公佈的數據,科威特、安哥拉、伊朗和利比亞在那年10月都提高了産量,反而是實話實説的沙特把自己的産量每天減少了5萬桶。直到10月25日,油價跌至每桶60美元時,歐佩克才在緊急會議上宣佈真正減産,但減産的規模與全球需求的下降幅度也並不相當,導致當年油價進一步下跌。

  有分析指出,從上述案例看,沙特在歐佩克內部的政策協調上必須慎之又慎。這一次,在部分歐佩克成員國希望減産的情況下,沙特仍不為所動,目的是在等一個眾志成城的時刻,待油價波動至全部成員國都要依靠歐佩克形成行動合力之時再號令出手。這樣,才能保證內部“紀律”鬆散的歐佩克不會再現內鬼,在大家減産保價的時刻從中漁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