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物流業深度“觸網”融合

  • 發佈時間:2015-01-16 06:20:4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從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獲悉,2014年全年社會物流總額預計超過210萬億元,同比增長8%左右;物流業增加值超過3.4萬億元,同比增長9%左右。兩項指標增速與上年相比均小幅放緩,但仍高於同期GDP增速,處於中高速增長區間。社會物流總費用將超過9.7萬億元,同比增長8%左右,增速延續小幅回落態勢。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約為17%左右,物流業發展的品質和效率有所提升。

  在物流業總體運作溫和增長的同時,需求結構穩步調整。全年鐵路貨物週轉量預計下降6%左右;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和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速同比分別回落4.1個和3.8個百分點;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走高,電商物流、冷鏈物流等消費品物流需求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增速超過30%;冷鏈物流需求規模預計1.05億噸左右,增速在18%上下;以服務電商為主的快遞業保持快速增長,全年業務件量達140億件,同比增長52%,我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快遞業第一大國。

  同時,電商物流、快遞快運、物流地産、冷鏈物流等細分市場成為投資熱點;京東商城、阿里巴巴上市帶動物流概念升溫;宅急送等快遞企業獲得資本投資,啟動差異化戰略;平安不動産、中信産業基金、復星集團等産業資本加大物流地産投入,萬科等房地産企業進入物流市場。

  另外,技術推動行業變革步伐加快。物流企業紛紛“觸網”、行業大數據平臺發力、“以機器替代人”的趨勢日益明顯。自動化立體倉庫、自動分揀設備、智慧物流設備等機械化、自動化、智慧化裝備進入快速發展期。

  物流業發展的另一大亮點表現在經營模式的變革創新,比如平臺思維改變傳統模式,園區基地平臺、公路貨運平臺、電商物流平臺、物流金融平臺等風起雲湧。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資訊平臺推動資訊互聯對接。

  産業聯動融合也走向深入,物流業與製造業、商貿業、金融業等“多業聯動”,産業合作層次從運輸、倉儲、配送業務向集中採購、訂單管理、流通加工、物流金融、售後維修、倉配一體化等高附加值增值業務,個性化創新服務拓展延伸。

  各種組織模式、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成為熱點。在快遞電商領域, “網訂店取”“智慧快遞箱”等配送模式得到推廣,快遞業務趨向“定制、精準和安全”的體驗式服務;在倉儲園區領域,中儲股份與普洛斯建立合資公司,探索混合所有制模式。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表示,2015年物流業應該更加關注客戶需求的新變化,著力提升服務品質。並且更加關注物流服務的新市場,向農村、社區延伸服務鏈條。同時,利用國際市場,著力拓展物流服務網路。還要更加關注組織經營的新模式,特別注意資本和技術驅動對傳統經營模式的顛覆性創新,著力形成市場競爭新優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