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業績分化嚴重 鄭州本土實力房企需“質變”

  • 發佈時間:2015-01-15 14:44:00  來源:鄭州晚報  作者:王亞平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過去的一年,對所有房企來説就像一場艱難的跋涉——政策跌宕、市場銳變、模式變革,讓行銷成了一場冒險的攀登。但愈是惡劣的環境,愈能顯現強者的鋒芒。

  日前,有權威機構對2014年度大鄭州區房企銷售情況進行了統計,從中不難發現,樓市分化不斷加劇,在行業大部分企業銷售業績下滑的同時,有品牌、運營、資金和資源優勢的開發商則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房企業績 分化加劇

  剛剛走過的2014年,對於不少房企來説並不好過,雖然下半年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諸多救市舉措,但仍難挽全年的頹勢。

  記者從58同城房産頻道上看到,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1月~11月,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86601億元,同比增長11.9%,增速回落0.5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産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973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5%。

  日前,有權威機構對2014年度大鄭州區房企銷售情況進行了不完全統計,其中排名前十的是正商(66億元)、恒大(42億元)、綠地(35億元)、康橋(33億元)、升龍(32億元)、萬科(31億元、建業(30億元)、正弘(28億元)、錦藝(22億元)、萬達(21億元)。

  這一數據的出爐讓人不禁想起2013年的房企銷售排行,當時排名前十的是升龍(86億元)、正商(85億元)、綠地(45億元)、康橋(32億元)、永威(30億元)、錦藝(27億元)、正弘(26億元)、鑫苑(25億元)、建業(24億元)、亞星(20億元)。

  從兩次排名中可見,隨著中國宏觀經濟結構持續變化、調整,房地産行業開始告別黃金時代,2014年房地産銷售行情低走,儘管排名靠前,但排行榜中大部分房企業績並不理想。

  深刻調整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實現有品質、可持續的增長,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主要問題。

  近日,中指院發佈2014中國房地産銷售額百億企業榜,其中共有80家房地産企業躋身百億軍團,較上年增加9家,銷售總額共計2.8萬億元,市場份額已近40%。

  其中,綠地、萬科、萬達、保利、恒大、碧桂園、中國海外7家千億企業銷售額均值1607億元,增長率均值達到23.8%。

  在增速放緩的白銀時代,百億陣營在砥礪前行中再度擴容,憑藉廣泛的市場佈局與豐富的産品結構,靈活應對市場變化,保持了業績的穩步提升。

  洗牌加劇,強者恒強,這一定理與趨勢同樣適用於河南房地産市場。

  在行情轉換期,與“諸多龍頭房企未能完成預期銷售目標,但全國百億軍團卻在擴容”的局面近似,鄭州的樓市分化也在不斷加劇,有的業績大幅下滑,而一些有品牌、運營、資金和資源優勢的開發商則在不斷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從大鄭州區十強中,本土房企康橋仿佛正是這樣一個鮮明的個例。

  洗牌加劇 強者恒強

  在外來大鱷與市場調控的雙重壓力下,康橋又如何實現業績的攀升,讓很多中原房企上下求索。

  記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康橋地産的銷售額就突破了20億元人民幣。2013年,康橋地産再次發力,以32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穩居鄭州房地産市場第一陣營。2014年,市場風雲突變,但康橋地産多盤併發,也依舊再譜新的華章。

  康橋地産自2002年開發首個項目康橋花園以來,已深耕鄭州市場12載,每開發一個項目都成為區域精品,屢創中原地産史上的銷售奇跡,步伐穩健。

  日前,同致行鄭州分公司研究中心開展了本土房企品牌影響力TOP10研究,其中康橋地産的影響力位列第二,僅次於本土龍頭建業集團。

  早在2013年,升龍以85.7177億元榮居第一,正商以82.3759億元緊隨其後,綠地以44.5880億元位居第三。建業、康橋、正弘的銷售額均超過20億元,亞星、永威躋身前十名。

  這一數據曾引發多方爭議,是因為本報記者在調查時發現,由於統計“口徑”的問題,市場上公開的數據,大都是鄭州幾大行政區以及高新區、經開區、航空港區的房地産供應及銷售情況,對已經成為樓市主場的郊縣如滎陽、新鄭、中牟等地,數據統計有所缺失。

  經過大量調查,如正商、建業、康橋、永威、清華園、新田等房地産企業,在鄭州郊縣都有在售、在建樓盤,有的甚至已將臨近鄭州的新鄭龍湖、滎陽作為自己的主戰場。

  2014年康橋地産有康橋溪月、康橋原溪裏、康橋九溪郡等在售項目位於南龍湖。也因此,在今年,上文所述的權威機構對大鄭州區銷售總額統計排名時,康橋以33億元排名第四,同時排名本土房企第三也就不足為奇。

  目前康橋在鄭州在售項目有康橋悅島、康橋九溪郡、康橋金域上郡、康橋溪山禦府、康橋原溪裏、康橋林溪灣、康橋溪月7個項目,加上2015年將要入市的康橋林語鎮、康橋溪棠、康橋悅峰等,康橋在今年將九盤同開,預計入市量將達100萬平方米。

  梳理康橋地産近年來的數據,我們發現,與其他房企不同的是,康橋地産的發展是一步一個臺階,並且一直處於穩步上升的曲線中。而市場上的很多房企,發展曲線多是拋物線式的上上下下。

  康橋地産以對“品質築家,相伴一生”的執著,開發半徑逐漸向周邊城市拓展。除地産主營業務外,還加強上下游業務整合,已在金融、社區電子商務、文化、旅遊産業等方面持續投資,為公司核心價值打造和長遠發展提供保障。

  深掘市場 戰略轉型

  受政府調控和行業發展自身規律的影響,市場觀望情緒濃厚、企業利潤日漸攤薄,都意味著房地産行業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然結束。因此,無論是出於持續性發展還是盈利壓力的考慮,所有房地産企業都必須面對當下行業的深度調整和轉型。

  中國房地産業協會副會長兼經管委主任孫茵不久前表示,國家新型城鎮化的各項發展規劃正逐步落地,房地産行業也將再次迎來新的發展空間。但不能把這種機遇簡單地理解為以往房地産發展模式的自然延續,新型城鎮化對房地産行業提出了全新挑戰。

  當下,大多數企業管理者都認同“變,才有出路”,可是怎麼變,怎麼才能在行業調控的大背景下突圍和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企業的情況不同、優勢不同、産品不同、戰略目標不同,轉型的方向都會有所差異。

  以百億陣營房企為例,均力推“首置、首改”類産品,持續挖掘剛需市場潛力。萬科等10家百億企業面向“首改”客群提高改善型産品佔比,中端産品佔比均值為49.2%,較上年升高9個百分點。此外,中海地産、融創、綠城、招商、泰禾等百億企業亦堅持不懈打造高端精品,挖掘重點城市改善市場,力促中高端項目熱銷。

  結合自身優勢,康橋地産在戰略轉型上早就做好了準備,形成了以康橋金域上郡、溪山禦府、康橋悅島等項目為代表的城市品質住宅系列和以林溪灣、九溪郡、溪月、原溪裏、林語鎮為代表的近郊生態低密産品系列。在區域上,又深耕未來價值巨大的城市新興區域,比如康橋地産繼續不遺餘力地在南龍湖詮釋著一種被仰望的生活,又以康橋悅島點亮二七新城生態人居。

  且在發展節奏的控制上,並沒有跑馬圈地快速複製,而是不斷加大産品研發力度,注重單個項目的品質提升,以高度專業化,創造核心競爭力。正是這種清晰的公司戰略,使康橋地産在樓市步入新常態下依然實現了穩步增長。

  大鄭州區房地産企業

  銷售TOP10

  第一名 正商66億元

  第二名 恒大42億元

  第三名 綠地35億元

  第四名 康橋33億元

  第五名 升龍32億元

  第六名 萬科31億元

  第七名 建業30億元

  第八名 正弘28億元

  第九名 錦藝22億元

  第十名 萬達21億元

  (以上數據由專業機構調查所得,最終資訊以房管局發佈為準)鄭州晚報記者 王亞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