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治霾者説:不要把治霾和發展對立起來

  • 發佈時間:2015-01-15 13:05:4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一部中篇小説《霾來了》,讓河北省廊坊市環保局副局長李春元受到了環保界和文學界不少關注。小説一開篇,就寫了一名環保局長因為治污預算被挪用與上級領導爭執,最終被撤職的故事。

  如今治霾成為共識,在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看來“現在開展工作比原來要順利多了。”張波説,“治霾不單純是環保部門一家的工作了,任何一項工作一旦上升到黨委政府的重中之重的時候,總歸是要順利得多。”

  李春元同樣感受到了這樣的變化。近期他幾乎天天都有跟治霾減排有關的工作和會議——學校、老社區的小鍋爐要拆,供熱煤改電、煤改氣的工作要安排……加班的時間比前段時間幾乎多了一倍。身體上很疲勞,但是他現在做事情覺得“痛快”:“現在環保部門該有的職權都有了:説讓你整改你就得整改,説一票否決我們就能一票否決。哪怕上百億的大項目,我們拿環評説話,不合格就是能給你叫停!以前還有‘未批先建’這樣的事情,現在他們也不敢了。”

  至於小説?李春元笑了笑:“工作都忙不完,小説以後再寫吧。”

  治理霧霾的“大環境”在變好,但是有些矛盾並沒有解決。

  “這個矛盾就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結構與治霾減排之間的一些矛盾。”張波認為,以目前中國的現狀,還無法簡單照搬當年發達國家的治霾經驗。

  “像我們這種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要想治理污染,一定是伴隨著産業結構調整來進行的。”張波覺得當下的環保問題,往往還是一種“關係”問題——發展與環境、局部與整體、眼前與長遠的關係,任何一種關係都要處理好,“有人覺得我們的工作妨礙經濟發展,希望我們停手;也有人嫌我們工作做得‘太慢’,恨不得一下把所有那些污染企業都關停了才好。但這兩個極端我們都不能做,我們要找好其中的平衡點。”

  張波用山東省從2013年開始實施的一個8年累計減排50%污染物的計劃做例子:“8年,要分4個臺階。明確公佈每個臺階的標準,污染企業直接就能看到自己8年之後會是怎麼樣。企業自己就得盤算盤算,究竟能不能爬上這個臺階?如果能爬上去,就要考慮現在是不是就對設備進行升級換代,調整産業結構;如果爬不上去,算算自己能爬到哪一階?實在不行我就不幹啦,我換個活法。政府這種做法,實際上給社會、給企業一個預期,讓他們明確知道每年會怎麼樣,給他們未來的選擇起了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同時也淘汰了落後産能,引導和倒逼産業結構調整。”

  “平衡”是一個“技術活”,但也有人認為,改變發展與環保對立的觀念,則是一個更好的出路。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的姚強教授就持有這樣的觀點:“假如要求電廠對燃煤過程脫硫脫硝,進行非常嚴格的控制,最終排放達到天然氣的標準,我們計算過,即便完全從零開始,電價成本的上升每度電也就增加幾分錢。如果是在現有水準在達到剛才説的標準的話,可能只有零點幾分錢。這個大家承受不了麼?總比買口罩買凈化器便宜吧?這些事情從技術上已經完全成熟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觀念。”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