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內外交困巴西重振經濟路在何方

  • 發佈時間:2015-01-15 08:53:02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巴西經濟發展有三大隱患:一是巴西貿易結構乃至經濟結構向初級産品部門傾斜,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性趨弱。二是高出口收入維繫的高政府支出具有不可持續性,政府財政空間受到剛性社會支出的逐步擠壓。三是社會支出的加大會拉動要素成本上升,易産生成本推動型的通脹。

  1月是南半球的夏季,但對於南美第一大經濟體巴西,其經濟形勢卻似步入寒冬。

  近年來,巴西經濟持續不景氣,增長乏力。近期,英國《經濟學人》預測2014年巴西名義GDP為2.2萬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七大經濟體,印度排名第九;但到2015年,巴西名義GDP將可能萎縮至2.1萬億美元,進而被GDP有望達到2.5萬億美元的印度超越,有可能失去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的地位。

  近幾年經濟急轉直下

  巴西曾是全球發展中國家脫貧的典範,從2000年到2010年,巴西經濟年均增幅超過3%。依靠大宗商品出口,巴西收益頗豐,每人平均收入也大幅提高。數據顯示,2003年,巴西工人平均月薪約200美元,2013年增至500美元,中産階層平均月收入則超過650美元。

  在巴西政府向國會提交的2015年財政預算指導法案中,該國2014年經濟增長預期僅為0.2%,2015年經濟增長預期也由原來的2%被大幅修訂為0.8%。2014年12月22日,巴西中央銀行公佈的報告顯示,金融市場分析師預計2014年巴西經濟增速僅為0.13%,這已經是金融市場連續5周調低對其增長預期。

  外界對於巴西經濟的前景同樣悲觀。早在2014年9月,由於巴西大選帶來的不確定性,政府控制通脹不力等因素導致該國經濟疲軟,經合組織將2014年巴西經濟增速預期從5月的1.8%下調為0.3%。10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將巴西2015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0.6個百分點至1.4%。

  巴西的其他經濟指標同樣不容樂觀。2015年1月9日,巴西地理統計局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巴西通脹率達6.41%,逼近政府設定的6.5%上限,創2011年以來最高水準。服務行業價格大幅攀升,其中,教育成本上漲8.45%,酒店價格上漲10.42%,銀行服務費上漲6.32%,醫療保險費上漲9.4%。

  經濟學家對巴西工業生産也持悲觀態度,預計2014年巴西工業産值比上一年下降2.30%,此前預測是下降2.21%;2015年工業産值僅增長1.31%,此前預測是增長1.46%。2015年1月5日,巴西發展、工業和外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巴西對外貿易逆差達39.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2251億美元,比2013年下降7.5%。而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2000年,當時巴西貿易逆差為7.31億美元。同時,這也是1998年逆差66億美元以來巴西外貿表現最差的一年。貿易逆差的出現引起了人們對巴西經常項目赤字的關注。據巴西央行估計,2014年巴西經常項目赤字為862億美元。以往,巴西經常項目赤字可以靠外國直接投資衝抵,但目前外國直接投資已不足以衝抵經常項目赤字。

  內外交困導致經濟下滑

  巴西的産業結構與發達國家相似,服務業約佔GDP的70%,工業佔比約20%,其過早提升服務業比重,損害了工業和製造業的發展,本應處於“脫貧致富”發展階段的巴西,已經跨越式地進入西方發達國家的“去工業化”進程,製造業空心化導致該國難以抵禦來自外部的經濟衝擊。

  事實上,巴西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由來已久,只是被本世紀以來出現的大宗商品超級週期所掩蓋。鐵礦石和大豆等原材料佔據巴西出口總量的近一半,隨著全球市場價格的下滑,巴西從商品出口中的獲利不斷縮水。以鐵礦石為例,本世紀初,國際市場價格每噸在25美元至30美元之間,到2010年,最高曾經漲到每噸200美元左右。同時,2010年以來,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也普遍上漲了20%至50%。大宗商品超級週期促進了巴西礦業和農業的發展,緩解了政府解決結構性問題的壓力,使巴西經濟風光一時。然而,大宗商品盛宴也悄然製造了巴西經濟發展的三大隱患,一是巴西貿易結構乃至經濟結構向初級産品部門傾斜,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性趨弱。二是高出口收入維繫的高政府支出具有不可持續性,政府財政空間受到剛性社會支出的逐步擠壓。三是社會支出的加大會拉動要素成本上升,易産生成本推動型的通脹。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巴西一度深受連累,當年經濟萎縮0.6%。2013年12月開始,鐵礦石價格走勢沿下降通道運作的特徵逐漸顯現,2014年收官均價為每噸75美元,比上一年每噸減少23美元,年中價格雖有反彈,但力度不大。作為全球主要鐵礦石生産和出口商的巴西受到打擊。巴西的能源出口也遭遇相同的困境,全球原油價格自2014年6月起開始下降,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業務發展遭遇瓶頸。隨著石油産能增加和美國頁巖油的開採,巴西能源的市場競爭力更被削弱。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全球經濟復蘇不給力。儘管美國強勁復蘇讓世界為之一振,但歐元區陷入停滯……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給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此外,不斷上調的銀行利率更使巴西經濟雪上加霜。2014年12月,巴西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0.5個百分點至11.75%。這是自2013年4月以來巴西央行連續第11次提高利率。高利率直接打擊了製造業的信心,巴西全國工業聯合會日前公佈的報告顯示,2014年11月巴西工業信心指數環比下跌1點至44.8點,觸及該指數自1999年1月創立以來的最低水準。該指數滿分為100點,低於50點意味著工業缺乏信心,前景悲觀。

  同時,有專家分析稱,美國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也嚴重影響到巴西等多個國家的經濟狀況,無論是國際資本的加速流出,還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跳水,對於這些國家經濟發展都十分不利。

  拯救經濟刻不容緩

  2015年1月1日,巴西總統羅塞夫正式開始了她的第二個任期。4年前首個任期時,巴西經濟增速高達7.5%。如今,擺在她面前的卻是經濟不景氣的現實。在競選承諾中,羅塞夫經濟新政的改革目標主要圍繞三點進行:提高生産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可持續發展。為了重振巴西經濟,羅塞夫新政府的目標是,2015年巴西經濟增速達到1.2%,2016年和2017年達到2%。為此,羅塞夫新政府正擬定所有削減預算和加稅計劃,以期在新興市場壓力加大時恢復投資者信心。雖然財政計劃的具體規模和內容尚未完全敲定,但思路已經逐漸清晰。

  一是財政調整。財政調整規模總計可能將達900億至1000億雷亞爾,大約相當於巴西國內生産總值的2%。羅塞夫政府迄今規模最大的預算調整發生在2012年,當時的規模是550億雷亞爾。緊縮的財政政策成為羅塞夫新政府改善宏觀環境的重要步驟,其希望通過縮減政府開支,在2015年爭取實現1.9%的財政盈餘。

  二是增加基礎設施投入。巴西政府將投資32億雷亞爾(約合12.8億美元)建設聖保羅水利和交通兩大基礎設施項目,用於解決聖保羅嚴重的水荒問題和城市交通問題。2016年裏約熱內盧奧運會的舉辦,也將大力推進巴西的基礎設施建設。

  (作者單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