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文藝腐敗”還沒被發現?
- 發佈時間:2015-01-15 02:31:10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非常評
近日,據日本媒體報道,文藝圈也捲入了中國反腐運動。儘管,報道存在一些專業性的瑕疵,“文藝腐敗”的話題倒是引發了社會熱議。
反腐不論什麼“圈”
反腐不會止于某些特定的區域領域,腐敗可能是具體的權力行為,也可能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因此,反腐敗就一定要無禁區、全覆蓋。
其實,文藝圈人員成為調查對象很正常,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反腐波瀾所及,只要是觸犯了黨紀國法,文藝圈的人並無豁免的特權。不僅文藝圈是這樣,其他諸如體育圈、教育圈、學術圈……但凡存在貪腐的污泥濁水,則無論是哪一個圈圈兒,都不可能置身調查的圈外,成為腐敗的禁區和盲區。
審視中共十八大以來的反腐實踐可以發現,本屆中央的反腐敗正在不斷打破“禁區”與“慣例”。這一方面體現在反腐的力度上,“老虎”、“蒼蠅”一塊兒打,大貪小蠹都不放過。儘管有人歸納的中紀委“週五打虎”、“週一拍蠅”未盡準確,但也足以表明反腐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已經退休的高官;無論是行政官員,還是責在監督的紀檢官員,有貪必查,有腐必抓。
而從廣度看,這一輪反腐敗也一樣波瀾壯闊,幾乎涉及了經濟社會的全部領域。中樞要員、地方主官、國企高管、軍隊將領,還有方方面面各色人等,均在監督舉報查處的視野之內。
可見,此前的反腐並無界限之分。此前有媒體稱,十八大之後兩年來,全國落馬省部級以上高官達68名,年均落馬高官數量為十八大之前的10多倍。公眾對高官被查處的高度關注,恰恰説明,現階段反腐的關鍵,仍在於解決權力失序與失控的問題。
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權力規範運作、陽光運作,就會形成良好的黨風、良好的政風,乃至良好的社會風氣。相應地,以往附著于權力渾水摸魚、充當掮客的包括文藝圈在內的各種“圈內人士”,也就失去了依附的基礎。
而這,也是一種“治本”。也即,不管是“治官”,還是查處其他權力外溢的領域,其宗旨都是減少權力尋租空間,“使作風建設落地生根、成為新常態”。
從長遠看,反腐也不會止于某些特定的區域領域,這是因為,腐敗可能是具體的權力行為,也可能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因此,反腐敗就一定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惟其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收取猛藥去疴、刮骨療毒的功效。 □胡印斌(媒體人)
藝術不能淪為權力的“掮客”
文藝圈腐敗,以書畫界為甚。一類是官員跨界染指書畫圈,搞得烏煙瘴氣;另一類是書畫家充當腐敗急先鋒,大搞錢權交易,或攀附官員,借機自抬身價,兜售偽劣作品。
文藝圈也有腐敗,這是個公開的秘密。梳理近些年發生的若干典型事例,可發現文藝圈腐敗已是氾濫成災,積重難返。這其中,有些可歸因于行業規範缺失,有些在於從業人員道德淪喪,還有些是公權力腐敗侵蝕所致。
文藝圈腐敗,以書畫界為甚。其表現大致來講有兩類:一類是官員跨界染指書畫圈,搞得烏煙瘴氣;另一類是書畫家充當腐敗急先鋒,大搞錢權交易,或攀附官員,借機自抬身價,兜售偽劣作品。
去年底,陜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週一波的一篇文章,揭開了官員染指藝術圈的蓋子。在這篇發表于《人民日報》的文章中,週一波批評某些領導幹部熱衷於擠進藝術家協會兼職,利用書畫協會職權牟利,雖作品水準低劣卻賣得十分紅火。周本人就曾是副省級官員,退下來後當選為陜西省書協主席,隨後他主動辭去了這一職務。
週一波揭示的這一現象十分普遍,有的省級書協副主席竟達十七八個,其中不乏沽名釣譽的退休官員。官員退下來後到書協、畫協擔任領導如囊中探物,輕而易舉,而擔任相關職務,又可為其利用書畫作品牟利打掩護。有的官員書法家、畫家,一張畫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元,貓膩多多,可説與強取豪奪無異。説白了,有些官員的作品關鍵不在藝術水準高低,而在於其曾擔任職務高低,擁有多少人脈資源可供交換。
所謂“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流風所至,書畫界又能留下幾多凈土?業內人士早就指出:書畫腐敗比教育腐敗、醫療腐敗要嚴重得多。不少官員自己不懂藝術,卻積極向藝術家靠攏,動輒向藝術家索畫、求書法。也有些藝術家樂於與官員眉來眼去,為官員提供腐敗的溫床。至於藝術家創作弄虛作假,搞假動作、假拍賣,或委身於官員、富豪,靠攀附權貴上位出名,更可謂普遍現象。
此外,文娛圈也是腐敗的一大重災區。文娛圈亂象叢生,其緣由與書畫界腐敗差不多,都是與權力走得太近。有的導演、演員、明星和主持人,因其知名度而受到官員垂青,經常出入官場私密宴席,或成為權錢交易的掮客,或淪為官員的寵物。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由此可見,文藝圈反腐,重點應落在切斷公權力與文藝圈的黑色臍帶,遏制公權力隨意染指文藝圈,杜絕文藝圈人士走向墮落,淪為官員貪污腐敗的白手套。 □魏英傑(媒體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