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失業登記“不問出處”

  • 發佈時間:2015-01-14 03:53:0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戶籍,曾經是確定失業登記在哪兒辦的重要依據。以往,如果辦理失業登記,沒有就業經歷的城鎮戶籍人員要在戶籍所在地登記;農民工和非本地戶籍人員,則需要在常住地穩定就業滿6個月失業後,才能在常住地登記。將於2月1日起實施的《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明確,失業登記將不再有戶籍之分。這一變化對失業者意味著什麼?外來人口和戶籍人口是否能夠真正做到一視同仁——

  失業登記有何用

  失業登記意味著什麼?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很多求職者並不了解失業登記相關政策,有的甚至表示“從沒聽説過”。

  “失業登記是勞動力市場就業服務的構成部分,是國家對失業者進行經濟救濟的一個重要指標。無論是對政府促進就業,還是勞動者就業都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人民大學勞動關係研究所所長、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常凱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説。

  實際上,辦理失業登記有不少好處。按照《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登記失業人員憑登記證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和就業扶持政策;其中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申領失業保險金。

  “對於勞動者而言,失業登記主要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在沒有工作期間,登記失業人員可以憑此解決失業就濟金的領取問題;二是登記失業人員可憑此享受勞動部門提供的求職推薦資訊、職業培訓等服務,儘快找到工作。”常凱告訴記者。

  放寬限制意味啥

  按照修訂後的規定,凡是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要求,處於無業狀態的城鎮常住人員,均可以在常住地的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進行失業登記。

  “取消失業登記的戶籍限制,是我國就業政策的重要改善。它打破了農村人口和城鎮人口就業的區別,有利於縮小勞動力市場二元制分割的差距,有助於政府更加及時、準確地掌握失業人員的統計數據。”常凱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

  以往,由於登記失業率的口徑限制嚴格,勞動力市場中最主要的應屆大學生和農民工群體無法完全納入失業登記,不利於對登記失業率進行準確分析以及制定就業相關政策。

  所謂“登記失業率”,是指在報告期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佔期末城鎮從業人員總數與期末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數之和的比重。如果有部分失業人員沒有進行登記,就可能無法全面反映情況。

  從城鎮“戶籍”人員到城鎮“常住”人員,兩字之差卻區別巨大。以北京為例,2013年底戶籍人口為1312.1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62%;常住外來人口為802.7萬人,佔常住人口的38%。

  “一般來説,城鎮常住人員和流動人員的失業率高於城鎮戶籍人員。失業登記範圍放寬後,有利於統一勞動力市場,對讓失業者享受就業培訓、指導等服務的權益保護也有重要作用。”常凱説。

  政策何時能落地

  失業登記放寬後,能夠方便失業人員進行失業就業登記,節約辦事成本,這讓不少人拍手叫好。但也有人擔心,新政實施以後,外來人口和戶籍人口是否能夠真正做到“一視同仁”?

  對此,即將實施的規定指出,對符合失業登記條件的人員,不得以人戶分離、戶籍不在本地或沒有檔案等為由不予受理。

  人社部近日下發的完善就業失業登記管理辦法指出,要方便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辦理就業失業登記。各地要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提供機制,保障城鎮常住人員享有與本地戶籍人員同等的勞動就業權利,並有針對性地為其免費提供就業政策法規諮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基本公共就業服務。

  政策從出臺到具體操作執行,還有很多工作要細化。比如,由於此前各地城鎮常住人員標準並不統一,新規實施後,居住期限是按三個月以上、半年以上、還是一年以上為準?這些標準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失業登記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但由於各地戶籍管理情況不盡一致,如何確定失業登記的條件也需要確定。

  “失業登記是強制行為還是自願行為?具體的失業登記工作由誰來承擔責任?”常凱對《經濟日報》記者表示,考慮到農民工等群體對相關政策不熟悉,需要勞動社會保障部門和社區機構付出更大的努力。

  就業選擇咋多元

  “希望以後找工作不再靠老鄉介紹,而是憑自己的一技之長,把就業機會掌握在自己手裏。”這是不少新生代農民工的新年期待。記者採訪發現,以80後、90後為主的新生代農民工,越來越注重勞動條件的整體改善和職業發展,希望融入城市,平等享受公共服務。

  常凱表示,就業服務是促進就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政府在完善就業指導、就業培訓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勞動力市場資訊預報等方面的成績也有目共睹。目前來看,最重要的是系統提升構建規範的一元化的勞動力市場。

  以前,勞動力市場是買方市場,勞動者的首要訴求是找到一份工作、實現就業;隨著勞動力供求格局的變化,勞動者就業的選擇性在增大,話語權有所增強,權益訴求及其表達方式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如何順應勞動關係的新變化,構建和諧的勞動關係,成為亟待破解的課題。

  “對於現有的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應該繼續堅持;對於困難、弱勢群體的就業促進工作,不能只靠勞動力市場自發解決,還需要政府加以積極引導。”常凱説,一方面,可以以此次修訂就業失業登記辦法為基礎,加強失業登記與失業人員就業培訓、就業指導等方面的銜接。另一方面,政府應當繼續加大對促進就業的資金投入,加強就業服務機構建設和就業服務人才的培養,並做好相關方面的監管評估工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