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原油生産供應面臨“分化組合”

  • 發佈時間:2015-01-14 03:52:1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新數據顯示,從2014年6月份至今,無論是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還是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跌幅均已超過50%。與此同時,國際油價仍未現明顯反彈趨勢。就此次國際原油價格快速下跌的原因,以及對未來石油市場的影響等問題,中歐金融協會(SEFIN)知名專家、德意志銀行外匯、流動性産品及大宗商品市場風險全球主管吳競先生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專訪。

  吳競認為,石油生産技術和節能技術的推廣、新興市場和歐洲市場需求不足等基本面因素以及強勢美元等技術因素是此次油價下跌的部分原因。然而,短期內油價大幅下跌最為核心的原因是國際原油市場的“市場份額之爭”。作為經濟結構和收入來源相對單一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其核心的海灣産油國在全球原油市場上的關注點並非産量,而是市場定價權和與之息息相關的市場份額。

  吳競認為,沙特等國家也從近年來的天然氣市場發展中看到了市場份額被稀釋、定價權被削弱的後果。自2008年6月份以來,受頁巖油氣大量供應國際市場影響,國際天然氣價格一路下跌。即使在近兩年來的夏冬兩季能源需求高峰期,國際天然氣價格也鮮有超過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的低價,與此前高峰期12美元/百萬英熱至1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均價相差甚遠。這也造成了依靠傳統技術開採天然氣的大公司市場佔有率下降,利潤率大幅下滑。正因如此,沙特等産油國對於任何可能顯著稀釋其市場份額的上游發展動向都保持警惕。

  毋庸置疑,近年來全球原油生産中最重要的發展就是頁巖油氣技術的成熟與發展。以美國為例,在2008年頁巖油開採之前,其原油日産量尚不足500萬桶;如今在超過200口頁巖油井的推動下,其原油日産量已超過900萬桶。與歐佩克産油國相比,美國是僅次於沙特的第二大産油國。在高油價預期的推動之下,對頁巖油開採的投資快速增加。這無疑對於核心産油國的市場主導地位造成了衝擊。不過,歐佩克核心産油國此次市場份額之爭的主要目標並非局限于頁巖油氣,而是包括核心産油國之外幾乎所有國家的原油生産部門。也正因為如此,即使當前歐佩克內部委內瑞拉等成員國經濟面臨低油價衝擊時,沙特等海灣産油國也拒絕進一步減産保價,甚至拒絕召開任何商討減産的緊急會議。

  在海灣産油國不惜用産量衝擊油價以維持市場份額的同時,其他高成本原油則面臨“兩害相權”的尷尬局面。尤其是頁巖油,受地質條件和技術成本等因素限制,其生産成本平均在90美元/桶左右。在投入鉅額固定成本的情況下,現有頁巖油氣生産商在油價低於可持續開採總成本時雖然面臨虧損局面,但也只能繼續維持甚至擴大産能,以期降低損失程度,這又進一步推動了國際原油市場的價格下行。

  就此輪原油快速下跌對國際原油市場的中長期影響,吳競認為,海灣國家通過此次維護自身市場份額的一系列舉措,不僅打壓了頁巖油等高成本原油生産,造成當前高額負債的頁巖油企業資金鏈條高度緊張,同時也對未來高成本原油的開採形成了相當的“震懾”作用。這極有可能在中長期內造成全球原油生産和供給新一輪的“分化組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