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盆景”變“風景”還須四問

  • 發佈時間:2015-01-14 01:32:40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基層工作,有許多好的經驗和做法。對此,常聽到一種説法:下一步,要考慮如何把“盆景”變成“風景”。“盆景”,指的是典型;把它變成“風景”,當然是推而廣之的意思。筆者以為,要把“盆景”變成“風景”,還須“四問”:

  一問:它幾歲了?常聽有人感嘆:有的制度壽命太短,往往不足兩年,“領導一換,制度就變”;有的舉措只為破解一時之難,是權宜之計;有的典型尚不成熟,還屬於試驗階段。那種“不問它幾歲”了,就急於求成,想把“盆景”變成“風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問:有些啥?有的典型表面非常光鮮,名稱也響亮,可是剝開來看,只是花拳繡腿。

  三問:覆蓋廣嗎?典型的推廣價值在於它的覆蓋面。有些典型,作為“盆景”欣賞尚可,變成“風景”卻沒有多少價值可言。

  四問:成效如何?有的做法實施不到一年半載,就被評為創新獎,靠譜嗎?有的典型成效還未顯示,就倉促推行,效果適得其反。

  而像江東划船社區的黨委書記俞復玲和她的團隊,11年間,在社區基層治理領域辛勤探索,許多做法已經紮下了根。她的“365工作法”,核心是服務,很受群眾歡迎。社區作為社會的基礎,其治理實踐涉及千家萬戶,她把一個基礎很差的老小區,建成了全國的“排頭兵”。所以,它是經得起以上“四問”的。

  從“盆景”到“風景”,也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因為情況千差萬別,即使都是社區,也有新老之別。我想,可以是內涵式:同是社區,把划船社區的經驗拿過來,為我所用,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索、發展、完善;可以是外延式:如“365工作法”雖然産生於社區,在學校、企業也可以一試,因為其內核是一致的,都是服務,都是做人的工作;可以是移植式:把它移植到經濟管理領域和其他別的領域,讓它別開生面;可以是融合式:把對方的經驗與自己已有的探索對接起來、融合發展。

  從“盆景”到“風景”,涉及三個主體:創造者、推行者和接受者,關鍵是不要分“你的、我的”,即使是以個人命名的,也是集體創造的結晶,領導換了也不要輕易改變,更不能把它當作自己的“政績工程”。歸根結底,它是老百姓的,是人民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