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銀行”值得探索
- 發佈時間:2015-01-13 05:32:1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僅花千元就能把名家字畫租回家?近日,主推“低價租畫”概念的“藝術銀行”在廣州正式落地,讓羊城市民歡呼藝術市場平民化和普及化的時代到來。
不同於銀行提供的藝術投資服務,這家“藝術銀行”是由文化藝術機構打造的藝術品租賃平臺——向藝術家購買作品,再轉租給機構、企業或個人,用於陳列、裝飾或收藏。雖然“藝術銀行”在歐美不乏成功案例,但國內至今卻鮮有真正意義上的“藝術銀行”。究其原因,是業界對開設“藝術銀行”普遍持謹慎態度,認為尚不具備土壤,比如藝術品市場不夠規範,藝術品鑒定、價格評估缺乏嚴格標準等,擔心一哄而上之後是亂象叢生。
其實,我們大可用樂觀些的態度來接受這一新鮮事物。任何一個市場,若未經歷形成與發展,何談規範與完善?更何況,“藝術銀行”的興起帶來的是各方叫好,多方受益。
一方面是大眾叫好。“藝術銀行”的出現,讓藝術品得以以租賃形式進入民間,對百姓來説,用零花錢就能租到心儀的藝術品;對一些機構來説,增添“藝術氣息”也不用再顧慮囊中羞澀。更關鍵的是,“藝術銀行”起到了引導消費的作用,消費者不用擔心不懂行的問題。大眾接受之後,必然是公眾藝術素養的普遍提高。
另一方面是藝術家叫好。正因為我國藝術品市場剛剛起步,很多青年藝術家很難接觸市場、獲得成長,“藝術銀行”則為他們提供了機會。藝術家歡迎的結果,是藝術人才的成長和市場的繁榮。當藝術家的作品更多地進入公共空間,使消費者産生審美認同,他們的“身價”自然增加。
當然,問題也無法回避。據了解,剛剛掛牌的廣州“藝術銀行”面臨著諸如藝術品價格評估之類的質疑。可以想見,“藝術銀行”這一新事物若能在國內興起,一段時間內出現種種“亂象”在所難免。但我們應該相信,當更多公眾有機會接觸藝術、更多有才華的藝術家得以成長、最終藝術市場的參與者大量增加的時候,合理的規則、合適的土壤必將形成。“藝術銀行”之風,應繼續吹下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