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成“旁觀者” 油價大跌是該慶倖還是傷感?

  • 發佈時間:2015-01-12 22:16:3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月12日電(記者陳雲富、劉雪)圍繞近期原油價格的暴跌,“陰謀論”、“新冷戰論”等爭議熱鬧非凡。而作為石油消費大國,從2007年油價的大幅波動,到目前的大幅下挫,在市場價格變動的決定上,中國始終是不折不扣的“旁觀者”角色。

  專家認為,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的基準價都是以期貨市場來定價,推出原油期貨,爭取原油定價權的呼聲已持續了多年,“中國版”原油期貨仍“在路上”,低價時代,是推出原油期貨、建立定價影響力的有利契機,在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決定作用的方向下,原油期貨市場建設刻不容緩。

  中國“旁觀者”

  從2014年6月底開始,國際油價開啟了暴跌模式,2014年全球油價暴跌了42%,進入2015年,國際油價繼續大跌近10%。

  隨著油價的大幅下挫,産油國和用油國的“天平”開始傾斜,主要産油國的俄羅斯、中東以及加拿大都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一些依賴資源出口的國家貨幣也出現大幅下挫,而原油消費大國包括中國被市場普遍認為是受益者,每年減少數百億美元的支出。

  油價大跌對中國是該慶倖還是傷感?值得注意的是,在關注油價的漲跌時,全球主要媒體無一例外的都是採用兩大基準市場價:紐約WTI期貨價格和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主要産油地中東地區交易的價格很少受到關注,作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年進口原油近3億噸的中國市場,基準價格更是一片空白。

  事實上,從2007年開始國際油價一度大漲至147美元後大跌,國際油價已經走過了一個完整的暴漲暴跌週期,中國市場都是默默承受者。

  復旦大學教授吳力波表示,隨著國際原油衍生品交易的大規模發展,國際石油市場的金融屬性在不斷強化,與國際資本市場的聯繫也日益緊密,石油市場金融屬性的張揚直接導致了油價的大起大落,給世界經濟,尤其是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關鍵階段的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平穩增長帶來了巨大隱憂。

  在專家看來,本輪國際油價出現斷崖式深跌,對中國企業並不完全是好事。“比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取向,但風電、太陽能等面臨成本高、補貼額大等難題,同時頁巖油氣的開採投資也可能會放緩,很可能不利於未來更好的應對能源的短缺困境。”業內人士指出。

  原油市場基礎設施亟待健全

  吳力波表示,國際油價金融屬性大幅增加,油價波動性增強,加大了經濟運作的風險。在此背景下,中國亟須在原油定價市場謀求更高的話語權。

  “謀求原油定價權,就是首先要建立起自己的原油期貨市場。”期貨專家常清表示,由於期貨市場的公開透明且交易量巨大,目前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都是在通過期貨市場建立起基準價市場,在現實的貿易中根據這一基準市場價上下調整,即相對基準市場價進行升貼水來結算。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年來中國基本實現了原油的進口渠道多元化,包括俄羅斯、中東、以及非洲、南美等地都建立起供應基地,供應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下一步就是要注重價格的安全。

  發展原油期貨市場,首要是爭取成為亞太時區的權威基準價。“全球原油重要産地中東銷往歐洲的油是參考布倫特油價,銷往美國的是參考紐約油價,銷往亞洲目前大多是參考迪拜和阿曼原油的現貨評估價格,這種基於現貨市場的價格體系受北美的影響較大,不能更好反映亞太地區的市場現狀。”中國石油大學教授王震表示,金融危機後紐約油價和布倫特油價也更多淪為區域性的基準,亞太地區也迫切需一個新的基準油價更好反映這一地區市場狀況。

  建立有國際權威性的定價基準,除了發達的金融體系、健全的監管體制外,還須具有相對完善的石油産業鏈和和龐大的消費市場。“目前我國是全球石油生産大國、石油消費大國、石油進口大國,而國家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定位的確立,均為推出具有區域性國際影響力的原油期貨市場提供了戰略機遇。”王震認為。

  “在目前的低價時期,推出原油期貨也是一個較好的時點。”中化原油總經理助理武文龍説,油價處於相對低位,對於投資者而言就是投資的成本較低,這無疑是有助於活躍市場交易,隨著交易量放大,市場的影響力就會擴大。

  “中國版”原油期貨意義何在?

  2014年12月12日,中國證監會批准上海期貨交易所開展原油期貨交易。這意味著苦等十餘年的“中國版”原油期貨獲得“準生證”,相關配套政策正陸續推出,有望在2015年上市交易。業界專家認為,未來“中國版”原油期貨上市,不僅會為原油的價格安全提供保障,也將是中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一大“抓手”。

  第一,原油期貨將會為中國的原油儲備提供輪換工具。目前市場對中國加大原油儲備的呼聲甚高,但原油儲備一方面需要大規模的油庫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儲備油也需要定期輪換防止變質,原油期貨上市不僅有助於吸引民營資本參與油庫基礎設施的建設,也為輪換提供了套期保值工具,可以規避儲備油輪換期間的價格波動風險。

  第二,為中國國內石油化工企業提供價格風險管理工具。王震説,國際市場的經驗表明,沒有強大的國際石油貿易能力,國家的石油安全保障就無從談起。近年中國石油公司的國際化程度迅速提高,也進入到海外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但境外交易對衝風險依然戰戰兢兢,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中國版”原油期貨為石油企業提供一個相對容易監控和參與的平臺,有助於全面提升石油企業管理價格風險的能力。

  第三,按照原油期貨的初步設計,原油期貨以人民幣計價,多種貨幣可以衝抵保證金,原油期貨上市交易無疑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和交易貨幣,可以探索建立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換機制,為我國進一步融入國際金融秩序提供新動力。”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

  第四,推動石油産品市場化,為成品油定價市場化提供參考基準。“建立原油期貨市場,形成反映國內原油供求狀況的成品油價格機制,可以促使政府放開成品油價格控制,形成符合國情的油價。”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