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5,角力全球經濟治理

  • 發佈時間:2015-01-12 20:29:3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欒國鍌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是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豐收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在APEC峰會和G20峰會上唱響了“中國聲音”;這一年,中國與美國就ITA談判達成共識;這一年,中韓、中澳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這一年,“一帶一路”戰略得到了沿線國家廣泛支援。

  2015年,中國如何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如何在國際規則制定中做參與者、引領者,在日前舉行的第十三屆WTO與中國學術年會上,業內專家的聲音似乎可以管窺一二。

  商務部世貿司談判副專員李毅紅

  堅持原則靈活務實

  積極推動“後巴厘”工作計劃制定

  2001年11月啟動的多哈回合談判可謂“一波三折”,不僅多次錯過了談判完成預定期,更在2011年後陷入停滯。2013年年底在WTO第九屆部長級會議最後時刻達成的“巴厘所有協定”,是WTO成立18年來、多哈回合談判啟動12年來第一份全球多邊貿易協定。協定同意在未來12個月內完成“後巴厘”工作計劃制定,多哈回合談判12年僵局終獲歷史性突破。

  正所謂“好事多磨”。2014年WTO在制定“後巴厘”工作計劃期間,印度要求將糧食安全與貿易便利化協定的實施相掛鉤,相關推進工作再度受挫。

  通過努力,各方終在澳大利亞舉行的G20峰會上達成共識,並在2014年12月舉行的WTO總理事會上通過了包括糧食安全決定、貿易便利化議定書、繼續推動“後巴厘”工作計劃決定在內的三大決定,明確在2015年7月31日前制定出“後巴厘”談判工作計劃。2014年年底在日內瓦召開的主要成員高官會明確,2015年1月21日啟動相關的磋商工作。一系列重要工作的推進,為儘早結束多哈回合談判帶來曙光。

  目前各方在推動“後巴厘”工作、完成多哈回合談判方面已達成共識,一致同意2015年要完成執行“巴厘所有協定”以及推動“後巴厘”工作計劃的完成兩大核心工作。但包括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部分地區仍存在貿易保護主義、世貿組織成員就某些原則問題尚需融合等在內的不確定因素仍是相關工作順利推進的阻礙。

  要在2015年7月底前完成“後巴厘”工作計劃制定、進一步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各方需在談判授權、談判範圍、談判模式以及談判順序等不可回避的原則問題上達成共識。

  多哈回合談判是中國加入WTO後參加的第一個多邊貿易規則談判。中國自始至終對多哈回合談判持積極支援態度,也為推進多哈回合談判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下一步,中國將秉持“堅持原則,靈活務實”的總原則參與“後巴厘”工作計劃。

  所謂“堅持原則”就是堅持發展問題不能改變;以往談判成果不能放棄;最終談判結果必須平衡各方利益,必須反映絕大多數成員的利益。所謂“靈活務實”也就是中方在堅持上述原則的基礎上,對任何有利於完成多哈回合談判的可能方式都予以積極探討。

  個人認為,在未來談判方案制定中應考慮以下兩個問題:第一,中國立場應與國內改革方向相一致;第二,權利與義務要平衡。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在未來的談判中應承擔與發展水準相符且力所能及的責任,也應享有相應的權利。

  對外經貿大學兼職教授王曉東

  ITA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

  《資訊技術貿易協議》(ITA)是諸邊談判中比較成功的案例,其特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第一,涵蓋所有發達國家和一部分發展中國家,且成員增速較快;第二,産品覆蓋範圍較廣,涵蓋全球97%的資訊通信技術産品出口額。

  在2014年APEC北京峰會期間,中美就ITA的擴圍談判達成了重要共識,使得擴圍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探究原因不難發現,開放、靈活、規模效應是其成功法寶。

  首先ITA是一個開放的諸邊協議。成員的讓步和妥協是基於給未參與方最惠國待遇的;其次,ITA並不強迫所有國家同時加入協議。如果對規模效應沒有貢獻也沒有關係。

  ITA的成功是否能在其他行業複製?答案是否定的。因為資訊技術行業相對特殊。在ITA前很多IT産品關稅已經很低,將高科技産品關稅降至零,對於部分國家來説不是難事。若非要總結可複製經驗的話,“‘求大同存小異’,讓步適用於還未加入的國家,給各成員充分解釋的靈活性”則是重要一條。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執行院長屠新泉

  中國暫無加入GPA迫切需求

  《政府採購協定》(GPA)是世界貿易組織(WTO)一項諸邊協定,只有參加方才能承擔義務和享受權利,旨在促進參加方開放政府採購市場,擴大國際貿易。

  WTO研究認為,GPA所涵蓋的市場份額高達15000億美元。如此大的市場份額,按説應該吸引力十足,但截至目前GPA只有17個參加方,通過談判加入的成員只有5個,多數成員是加入歐盟直接成為GPA參加方的。同時,目前不少發展中國家正在進行GPA談判,但進展緩慢。所以,在政府採購方面,設定一個諸邊協議吸引其他成員參與的模式並不成功。

  從性質上看,GPA只是自願加入的諸邊協定,但在中國申請加入WTO的談判過程中,GPA一些主要締約國將簽署GPA作為支援我國加入WTO的一個重要條件。為履行中國對WTO的承諾,2007年12月28日,時任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代表中國政府向WTO秘書處提交了加入GPA申請書和初步出價清單,標誌著我國正式啟動加入GPA談判。

  自2007年底中國提交首份出價清單到2014年12月22日,中國已向WTO提交了6份出價清單。個人認為,這雖已刷出新高,但絕不是最後一次出價。

  加入GPA固然可完善中國政府採購制度,但從經貿角度分析,現階段中國暫無加入GPA迫切需求。首先大多數國外採購市場已處於開放狀態;其次中國政府採購也處於開放狀態。此外,國內政府採購制度尚不統一也是中國加入GPA需緩步慢行的重要原因。

  個人認為,目前真正關注中國是否加入GPA的不是國外供貨商,而是在華外企。《政府採購法》雖未將國有企業作為政府採購實體,但在實踐當中,外企擔心中國政府會運用國有企業影響力來排斥或限制國外供應商的參與。

  中國加入GPA是以開放促改革的典型事例,未來中國需積極調動國內各方的主觀能動性,開闢更多渠道,讓國內供應商可充分真實反映在政府採購中遇到的問題,讓出政府部分權利,充分發揮市場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

  TPP、TTIP挑戰WTO在所難免

  2014年11月底,僵局持續近4個月後,有關落實《貿易便利化協議》的議定書最終獲得通過,這與美國、印度在農産品方面的妥協密不可分,進而在業內引起了美國是否因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談判不順利、重回全球多邊經貿體系等諸多猜測。

  個人認為,美國既不會放棄WTO,也不會放棄TPP,更不會放棄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和TiSA(國際服務貿易協定)。

  一方面,WTO在全球經濟治理平臺上擁有最多成員,可充分顯現美國領導地位;另一方面,TPP、TTIP和TiSA能夠體現美國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的最新構想,直接反映美國利益訴求。特別是在解決了貿易自由化邊界障礙後,如何解決體制等問題成為美國關注的新焦點,這也是美國設立國際經貿新規則的初衷。

  此外,對於美國總統奧巴馬個人而言,他能留下的政治遺産不多,TPP很可能是僅存的政治碩果,因此,美國才熱衷於TPP談判。

  個人認為,2015年美國很可能與TPP夥伴達成一個框架性協議,進而出現貿易自由化安排廣覆蓋,全球多邊貿易體系並存的局面,二者相互影響在所難免,WTO必將受到TPP、TTIP的挑戰。儘管WTO規則是全球最大的公約數,但不排除TPP、TTIP等區域高標準協議對WTO的影響。因此,建議WTO除了將貿易便利化改革納入多邊改革體系外,也應思考如何包容各類高標準、自由化地區協議的改革措施。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

  “一帶一路”不是超大型自貿區

  自2007年多哈回合談判受挫後,美國開始向地區主義轉移,地區性FTA呈現爆炸性增長,美國也積極參與其中,這是美國競爭性自由化的延續。進一步提高投資、政府採購和智慧財産權的標準,推動多邊協議納入勞工、健康、環境、國有企業地位等新標準,並對新領域進行監督都是美國促進地區FTA談判的目的,其最終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新規則約束中國等新興經濟體。

  美國對外經貿戰略的調整對中國産生一定影響。“入世”極大促進了中國對外開放,中國與全球經濟聯繫日益密切,進一步融入全球供應鏈當中,增強了中國對於多邊貿易體系的依賴。與此同時,中國也加大了參與地區一體化的努力,1997年~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開始參與地區一體化合作,但由於國內政策協調和發展水準的限制,導致中國參與的FTA開放水準不高、開放程度有限。TPP、TTIP等巨型區域性FTA的出現引發了對中國對外開放政策、對外戰略的大討論。

  目前中國採取了“多管齊下”的政策,繼續維護積極參與WTO,推動多哈回合談判早日結束;構築以中國為主的地區一體化的戰略,包括參與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FTA,主要是中韓、中澳、中國與海灣國家FTA,同時打造中國與東盟國家FTA的升級版,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的戰略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對外經濟新戰略的一部分。“一帶一路”戰略不是一個超大型自由貿易區,而是一種開放性的國際經濟合作的安排,它不妨礙既有的多邊機制,不另起爐灶,可以作為一個更大的國際經濟合作框架,把既有的多邊貿易協定納入其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