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對自貿區的理解不應是“特殊政策優惠”

  • 發佈時間:2015-01-12 08:29:22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姚瑾

  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啟動,企業應如何把握這一歷史性機遇?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新的發展態勢下需要施行何种經濟政策?

  10日,第三屆諾貝爾獎經濟學家中國峰會在福州舉行,應邀前來參會的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就自貿區建設和經濟新常態等熱點話題發表了看法。

  他表示,企業要消除對自貿區“是一種特殊政策優惠”的誤解,提高對貿易投資新規則的適應能力。同時,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掙快錢”的日子已過去,必須靠提高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和發展。

  適應貿易投資新規則

  86歲高齡的吳敬璉是中國經濟學界的泰斗、當代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曾五次獲得中國經濟學領域的最高獎勵——孫

  治方獎。

  繼上海之後,福建也獲批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這是近期備受矚目的經濟熱點。對此,吳敬璉首先肯定了設立自貿區的意義。但他同時提醒,福建在複製、推廣上海自貿區已取得的經驗時,要避免“自貿區是類似過去的開發區、保稅區等”的看法。

  “將自貿區看作是特殊的政策優惠,是一種誤解。建立自貿區的意義,其實在於促進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營造一個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吳敬璉指出,這是一個符合全世界的貿易和投資規則的新提升、大趨勢,這個開放的新動向,不單單涉及到對外經濟關係,而是“像歷來的改革所做的那樣,以進一步對外開放倒逼國內的改革”。

  以負面清單制度為例,吳敬璉對此作出相應解釋。他説,負面清單原本是在對外經濟關係談判中面對的問題,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

  提出,在國內也實行負面清單制度,在改革上跨出很大的一步,也意味著中國確認“法無禁止即可為”這樣一個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的基本原則。企業家要認清這一形勢,提高自己對於貿易投資新規則的適應能力。

  “掙快錢”的日子已過去

  新常態已成為眼下經濟領域的熱詞。

  吳敬璉認為,經濟新常態有兩個顯著特徵:一是GDP增速進入下行通道,從過去10%左右的年增長率下降到去年的中高速增長,今年或者近期這個放緩趨勢還將繼續;二是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從原來的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追求品質效益型的集約增長。

  他指出,前者已成為現實,絕大多數人對此已有共識,而後者則意味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結構的優化、效率的提高,需要經過努力才能實現。如果僅僅出現增長速度的下行,而效率沒有提高,將帶來各種矛盾的暴露和激化。因此,現在應著力實現新常態第二個特徵,這也是大家所期望建設的新常態。

  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提高整體效率,關鍵就在於通過改革,建立起一個好的體制,建立起一套有利於創新和創業的制度。目前,總體經濟政策思路是“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在吳敬璉看來,在保證不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之下,政策的主要注意力應放在推進改革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上。

  針對經濟可能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市場擔心,吳敬璉稱,系統性風險完全可以防止,市場可採取的控制和化解風險系列措施包括停止回報過低或沒有回報的無效投資,停止對“僵屍企業”的輸血,動用國有資本償還政府的或有負債,對資不抵債的企業實施破産和重整,停止“剛性兌付”,盤活由於粗放增長方式造成的死資産存量。同時,輔之以靈活的財政貨幣政策。兩相結合,可為改革的推進贏得時間。

  對於新常態下企業應著重向哪些方向努力,吳敬璉也列出應對之策。他説,企業在粗放增長模式下靠大量投資“掙快錢”的日子已經過去。企業應丟棄回到這種日子的幻想,只有善於發現和抓住商機,更新盈利模式,勇於創新,吸引人才並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著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和發展。

  吳敬璉認為,活躍在中國市場經濟活動中的每個人都不應是改革的局外者,大家要共同努力,推進改革,支援政府全面推進深化改革,督促政府官員全面推進深化改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