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代工廠遭遇寒流 蘇州兩家萬人企業轟然倒下

  • 發佈時間:2015-01-11 10:01: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1月1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報道,歲末年初,在蘇州有兩家企業倒下了。在市場經濟中,企業興衰的故事本不足為奇,但蘇州倒下的兩家企業都是當地的大型代工企業,員工數量最多時都在萬人以上,兩家大企業為何會集體轟然倒下,這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原因呢?

  兩家大型代工廠的倒下

  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的聯建科技,是一家台資公司,曾是蘋果公司手機螢幕供應商,後來與小米也有過幾年合作。輝煌時,聯建科技有兩萬多員工,紅火熱鬧,然而現在廠區裏已是一片蕭條,工人都已不見蹤影,只剩下一些行政人員,記者輾轉採訪到了一位工廠的留守保安:

  保安:它現在就是停産了,不過還有上班的,是屬於辦公室的。

  記者:哦,是屬於行政人員吧。現在員工都遣散了嗎?

  保安:對。員工全部都解散了。

  記者:那公司有沒有説下一步有什麼打算啊?

  保安:這個我不太清楚。

  記者:我們留下的人還有多少人啊?

  保安:也就差不多一百多個吧。

  記者:那看來還是希望能夠起死回生。這些人員留在這做什麼啊?

  保安:就看廠子。

  記者:這個是具體什麼時候就不生産了?

  保安:11月份左右吧。

  對於聯建科技的停産原因,蘇州工業園區表示,由於母公司宣告破産,導致聯建科技資金鏈斷裂。不過,內部人士透露,聯建科技的業務其實從去年起每況愈下,兩萬多的員工人數也一直減少,到停産前只剩下3000多名員工。

  與聯建科技一樣命運的還有蘇州的另一家大型代工企業閎暉科技。這家企業最多時有一萬多員工,在去年11月份已經完全停産。11月28日公司開始遣散員工,廠內現在只留下管理人員留守,看來宣佈破産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被市場淘汰的産業鏈最低端

  兩家大規模的電子産品代工廠,為何接連走到這般境地?一位曾經在閎暉科技工作的前員工告訴記者,閎暉科技主要為諾基亞生産手機按鍵,可現在誰還用按鍵手機呢,都是觸摸屏了。而聯建科技也曾是蘋果和小米公司的重要零部件供應商,但因為技術落後,跟不上發展步伐,良品率太低,成本太高,所以退出了蘋果和小米的供應商行列。

  在知名企業管理和投融資諮詢專家況傑看來,這兩家大型電子代工廠的倒下,不僅和經濟大形勢有關,還與電子代工行業的特點有很大關係:

  況傑:電子行業和這個服裝、鞋帽行業不太相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更新換代非常快。服裝主要是款式變化,整個生産上沒有太大的變化。電子行業的生産是顛覆性的變化。比如説電視機,現在是LED的,以前是液晶,更新換代慢的就可能被這個行業淘汰。

  改革開放之初到現在,國內電子代工産業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了,不過如此大型的兩個電子代工廠同時倒下並不多見。電子産業研究專家梁振鵬指出,電子代工行業雖有風險大的特點,但這次倒閉的背後,是大部分電子代工廠仍然停留在産業鏈最低端的深層原因。利潤微薄,又哪來的錢技術升級呢?

  寒冬中的代工行業如何活下來?

  不僅是電子代工業,這些年國內其他代加工産業也一直面臨著巨大壓力。以東莞地區為例,僅去年10月份的統計數據就顯示,東莞大型代工企業破産的就有十多家。甚至有業內人士估計,春節前東莞至少還有上百家大型工廠瀕臨倒閉或停産。

  如何在寒冬中生存下來,是國內代工行業必須思考的問題。況傑建議,對於代工企業來説,要麼趁還有錢加緊獨立品牌建設,佔據産業鏈的上游;要麼就必須走優化自身之路:

  況傑:我們要從供應鏈的結構上進行優化,這樣能降低成本。另外一個採用柔性的生産,我們説以前一般的生産線一般都是剛性的,只能為某一個産品,某一個客戶,某一個需求來定制的。 如果客戶的需求有變化的話,那生産線就開不起來了。現在逐漸地使用柔性生産,我們看到,現在汽車行業大量的採用這種柔性生産。通過生産過程和供應鏈的優化,這應該是代工廠的一條必由之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