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隨筆:能源期貨市場上的“閃電俠”
- 發佈時間:2015-01-10 11:12:3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紐約1月9日電(記者黃繼匯)“基本上每天都會交易上千次,有時一秒鐘內會有幾十乃至上百筆交易,”分析資本管理公司合夥人楊濤説。作為一名能源市場的日內交易員,他交易的商品包括原油、汽油等在內的能源産品。
日內交易作為一種交易方式在期貨市場上很流行,主要是當日買入後當日賣出,持倉時間短。
對於期貨市場的中長期交易者而言,他們需要關注經濟數據、供需關係、倉儲情況以及未來天氣變化、匯率走勢等多種因素。但對日內交易者而言,以上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市場有波動,有動能,並且交易量要大,”楊濤説。
市場的波動性和成交量成為日內交易者是否參與的重要考慮因素。在原油市場大幅下跌的2008至2009年,市場波動性大,成交量也大,因此對日內交易者而言是黃金期。楊濤在那時取得了年均300%至400%的回報。此後幾年市場變得平淡,成交量下降,波動性減少,日內交易變得難做。
在此輪國際油價下跌中,市場成交量又上來了,再次為日內交易者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臺。“油價跌破某些關鍵價格點位時,將迫使一些機構有所行動,比如平倉、做對衝等等,這會增加交易量,”楊濤説。
對於油價短期內的快速下跌,楊濤認為:“當油價處於下行通道時,在找到合理位置前,市場可能會出現過度反應,這裡就有投機交易的因素。”
在期貨市場,包括日內交易者在內的短線交易者佔到了市場交易量的大多數。“市場上有波動,就會有賺錢的機會,就會吸引交易者入場,就像禿鷹見到肉,鯊魚見到血,”楊濤説。
楊濤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後,獲得一家交易公司的職位。他先是在這家公司負責編寫交易程式,3個月後自己交易,由於業績好,成為全職交易員。2009年8月,他決定自立門戶,與人合夥成立了自己的交易公司。
楊濤的交易以電腦程式和人相結合。“作為市場的參與者,長期而言,市場是有自身規律的。我們的操作就是用電腦量化,同時結合人的經驗,”他説。而市場的機會稍縱即逝,很多時候需要電腦來決定。
他交易的策略主要有兩種,一是順勢而為,“追著市場的趨勢跑”;一是在市場流動性不夠情況下,下注由於流動性不足而導致價格出現的短暫偏差。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期貨市場是一種零和遊戲,能夠獲利的只是一小部分人。以交易為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美國,90%的交易員做不到第二年。楊濤説:“我看到許多交易員轉行,有的做了會計、保險銷售,還有人去了麵包房。”
楊濤説,好的交易員需要有很強的邏輯性,其次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優秀的交易員被稱為“冰人”。“你看他就坐在那裏,從表情上根本看不出他是掙了還是虧了幾百萬。”
第三就是要有紀律性,要遵守既定的交易原則,保持理性,“你要基於現狀判斷市場會發生什麼,而不是希望市場會發生什麼”。有時交易員會由於壓力過大而失去理性。
楊濤講述了令他印象深刻的一次交易:當時市場出現異動,他認為沒有理由,因此與市場“做對”,下注了兩倍于自己規定的倉位,結果最後被迫斬倉出局,虧掉了一個季度的盈利。“不要和市場對著幹。只有你不知道的,沒有市場不知道的,”他説。
“在任何時候都要做理性分析。市場是一個概率遊戲,大部分時候都做正確的事,自然會得到市場的獎勵,”楊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