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無懼美元攀高保持堅挺 不具長期貶值基礎

  • 發佈時間:2015-01-08 10:25: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葛春暉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年伊始,美元指數一舉站上91點關口。市場普遍認為,年內美元將延續強勢,美元指數衝上百點指日可待。但近幾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並未因美元大漲而顯著貶值,而是呈現寬幅震蕩格局。分析人士認為,儘管年內美元走強對人民幣構成一定貶值壓力,但考慮到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貿易順差有望持續高企等因素,人民幣中長期不具趨勢性貶值動力;短期而言,外管局放寬銀行結售匯頭寸管理、銀行間市場人民幣流動性趨緊預期增強,更是對人民幣匯率具有向上支撐。

  牛氣沖天 美元指數逼近92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美元走強的腳步就已經勢不可擋。截至去年12月,美元指數從80點附近一路上攻,年末一舉站上90點關口,創下了最近二十三年的半年最大漲幅。2015年伊始,美元依舊是牛氣沖天。1月1日至6日,美元指數四連陽,一舉突破91關口,7日亞市最高摸至91.89點,直逼92點大關。

  本輪美元升值主要得益於美國經濟週期和貨幣政策週期的領先性。金融危機後美國經濟在超常規貨幣擴張刺激下率先回歸常態,在經濟增速回升、就業率穩步下降的背景下,美聯儲在去年10月份正式結束量化寬鬆(QE),開啟了貨幣正常化進程。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啟動加息只剩時間早晚問題,今年6月將是首次加息的敏感時點,預計到2015年末聯儲基準利率將逐漸升至1%。

  而與此同時,作為美元指數中權重最大的兩個貨幣品種,歐元和日元面臨的形勢與美元截然相反。經濟方面,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復蘇節奏明顯滯後於美國。去年10月,IMF上調美國2015年經濟增速至3.1%,同時將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增速分別下調至1.3%和0.8%。貨幣政策方面,在經濟低迷、通縮壓力加劇的背景下,歐日央行陷入持續擴張資産負債表的泥潭。2014年,歐洲央行先後推出降息、實施存款負利率、量寬加碼等措施。1月2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暗示將啟動大規模購買政府債券的全面QE,導致當日歐元兌美元應聲下挫,美元指數全天大漲近1%;無獨有偶,日本央行在去年10月底意外宣佈加快貨幣擴張,意味著其寬鬆的步伐尚未停歇。

  目前來看,市場普遍認為,在美國與歐日經濟、貨幣政策方向持續背道而馳的背景下,2015年美元具有繼續走強的動力,美元指數有望在時隔12年後再次站上100點大關。

  人民幣不具長期貶值基礎

  在美元進入牛市的背景下,去年最後兩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了一波階段性貶值。考慮到中國與美國也存在經濟和貨幣政策差異,有利差收窄、資金外流的可能,市場傾向於認為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將承受貶值壓力。不過,從近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表現看,人民幣依舊呈現出較為堅挺的運作特徵。

  數據顯示,1月6日,美元指數收于91.61點,再創逾九年新高。而1月7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雖小幅回落13基點至6.1269,但仍位於去年3月以來的相對高位。即期匯率方面,在美元走高、中間價下調的背景下,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7日收于6.2125,反而較上一交易日微漲5基點。從更長時間來看,雖然人民幣即期匯率在2014年整體小幅貶值,但若從去年3月份算起,亦未脫離6.10-6.30的運作區間,只不過雙向波動的幅度較中間價更為明顯。

  市場人士表示,儘管美元走強,但境內市場結售匯情況仍較為均衡。一方面,外匯管理局近日規定,銀行結售匯綜合頭寸不再掛鉤外匯貸存比,使得銀行保留美元頭寸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下周又有A股IPO集中申購,屆時銀行間市場資金面恐面臨趨緊。兩項因素疊加,使得機構短期結匯需求上升,對人民幣匯率形成向上支撐。

  就中長期而言,分析人士指出,美元走強帶來貶值壓力固然顯而易見,但人民幣並不具備趨勢性貶值的基礎。首先,人民幣正謀求國際化,決定了人民幣幣值有必要保持穩定;其次,海外經濟復蘇雖然緩慢但畢竟在回升,加上政府大力推進“一帶一路”等“走出去”戰略,我國出口增長有望持續恢復,外貿順差有望持續高企並對人民幣形成支撐;第三,適當貶值雖有利於出口,但也需防範快速貶值可能引發的資本大規模外流以及由此對我國資本市場造成的衝擊,因此貨幣當局有必要採取措施來穩定匯率預期。而龐大的外匯儲備、中間價指導作用,以及央行並未完全放開資本管制和放棄外匯管制,也顯示出當局擁有充足的穩定預期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段時間,在央行逐漸退出日常干預的背景下,人民幣即期匯率呈現出自發的雙向波動、有升有貶格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民幣匯率已基本進入均衡狀態。有分析人士預計,2015年人民幣匯率可能繼續呈現寬幅震蕩、雙向波動格局,即期匯率波動區間或在6.00-6.30。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