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印度博帕爾泄漏慘劇:三十載後遺“毒”猶在

  • 發佈時間:2015-01-07 08:32:07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0年前的博帕爾毒氣泄漏事件,在印度民眾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陰影。時過境遷,對災難的記憶已在年輕一代心中逐漸淡漠,但這並不意味著一切已然塵埃落定。

  30年前的1984年12月2日午夜,一團致命的毒霧橫掃印度中部城市博帕爾,奪走了數千人的生命。如今,“史上最嚴重工業災難”的遺毒,仍然腐蝕著這片傷心之地。如《印度人報》所言,受害者依然在為討還正義掙扎,而事故的陰影更可能延續至未來幾代人。

  死神在深夜張開懷抱

  個子不高、身材臃腫的傑米拉·比回憶説:“睡夢中,我突然聽到街上傳來尖叫,打開窗一看,到處都是屍體,還活著的人們驚慌失措地奔逃。當時那種感覺,就像有人往我臉上撒辣椒粉。”她之所以幸運生還,是因為在美國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打工的朋友曾告訴他們,工廠使用有害物質,萬一泄漏,立刻用濕布蒙臉。

  在那個平和寧靜的冬夜,聯合碳化物印度公司設在博帕爾的廠房,突然噴出濃稠的毒氣。帶著煮白菜味道的毒雲先是飄向附近的貧民窟,進而吞噬了整座人口稠密的城市。

  博帕爾慘劇發生4個月後,印度政府宣佈,有1430人死亡。1991年,數據被更新為3800多人死亡,1.1萬人殘疾。美國《華盛頓郵報》則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場“世界上最嚴重的工業災難”將導致不少於5萬人失去生命。

  一場無結論的責任事故

  1966年,為解決近10億人的吃飯問題,時任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推動“綠色革命”,旨在通過促進高産作物的種植結束饑荒歷史,這增加了當地對農藥的需求。

  同一年,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與印度當局簽訂協議,向該國提供1200噸“西維因”農藥,並在重要小麥産區博帕爾建了化工廠,于1975年起正式運營。

  然而,在“西維因”的生産過程中會産生一種劇毒的化合物——異氰酸甲酯(MIC)。這種液體易燃易爆,産生的氣體能使人窒息、失明,進而死亡。在農藥廠,這個曾被用做化學武器的“魔鬼”,就被禁錮在地下的低溫不銹鋼儲藏罐裏,總量高達40噸。

  事故發生當晚,因工人違規操作,儲存罐內壓力驟升,造成有毒物質大量外溢。幾分鐘後,工廠緊急關閉了設備,但揮發性極強的毒氣已迅速擴散,事態無法挽回。

  補償缺位 正義遙不可及

  2014年12月2日夜,博帕爾事件的受害者和非政府組織成員開展了燭光守夜活動。次日,他們走上街頭,舉著標語,高喊已重復了不知多少遍的口號:嚴懲責任人,賠償受害者。

  《印度時報》報道,1989年,聯合碳化物公司支付了4.7億美元賠償金,純屬杯水車薪。

  1999年,聯合碳化物印度公司被美國陶氏化學收購。後者堅稱,案子已了結,拒絕承擔責任,反而通過投資承諾誘使政府支援,換取司法程式終止,還威脅反訴示威者。

  儘管毒霧早已散去,博帕爾的悲劇遠沒有結束,就連不曾親歷事故的兒童和青少年,也無法抹去災難留下的傷疤。大赦國際組織觀察員奧黛麗·高克倫告訴英國廣播公司,相關的水污染、土地污染問題依然懸而未決,當地的癌症發病率高得匪夷所思。

  (文/高珮莙 原載《青年參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