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長啥樣
- 發佈時間:2015-01-07 05:38:5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什麼是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一種農業發展理念,本質是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規模適度。與此對應,要建立完善現代農業的産業體系、支撐體系和經營體系。《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列出了7大類27項具體指標,並把全國分為重點推進區、穩步發展區和率先實現區三類區域。現代農業也是把傳統農業建成具有顯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産業的動態過程。
産業體系
産出高效 産品安全
現代農業要追求標準化生産。這是提高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的治本之道,是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
從天山腳下的新疆棉花基地,到一望無際的海南天然橡膠林,再到肥沃黑土地上的稻田,大馬力農機耕種收、農用飛機噴灑農藥、農情監測調度系統,這些以往多在國外運用的先進農業技術正大顯威力,描繪出一幕幕現代農業的壯觀景象。據統計,當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超過六成,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
但目前我國農業離現代農業的距離還很遠。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瓶頸”尚存,物質技術裝備水準低,“靠天吃飯”問題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僅以飛速發展的農業機械化來看,目前全國只有9個省份的機械化水準在70%以上。“三大主糧”中只有小麥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水稻機插、玉米機收提高緩慢,甘蔗、棉花等經濟作物機械化許多環節還是空白。
“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搶佔農業高技術領域制高點;加快推動資源整合,著力解決科技創新和農業生産脫節的問題;積極發展農機裝備業,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準。”按照有關規劃,“十二五”時期,全國要高水準創建300個左右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圍繞提高現代農業設施裝備水準、農業科技推廣應用、農産品品質安全建設等關鍵點實現突破。
現代農業是品質安全的農業。要讓消費者不僅吃飽吃好,還吃得安全放心。由於農業生産方式還顯粗放、市場秩序尚不規範、道德誠信亟待加強,農産品品質安全隱患仍然存在。以畜牧業為例,全國每天要消費2.2億公斤肉、7700萬公斤雞蛋。從生産看,養殖戶群體龐大,散養還是大多數,生産水準參差不齊,産業鏈環節多,品質安全追溯體系尚不完善。專家認為,農獸藥殘留超標、産地重金屬污染、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假劣農資等四類問題要特別關注。
現代農業要追求標準化生産。這是提高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的治本之道,是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這就需要繼續推進園藝作物標準化生産、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強源頭治理,規範生産過程,著力打造一大批農業標準化生産基地和農産品知名品牌。
支撐體系
資源節約 環境友好
發展現代農業,首先要把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生産退出來,把地力下降的土壤改良好,把受損的生態環境逐步修復治理好
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是當前農業發展的兩大障礙。近年來,農業生産保持高投入、高産出模式,耕地、水等資源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我國農田僅三成是高産田,耕地的四成存在退化問題,東北黑土層變薄,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西北地區耕地鹽漬化問題突出。我國每人平均淡水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25%,耕地有一半以上屬於水資源緊缺的乾旱、半乾旱地區,三分之一的耕地易受洪水威脅,農業水利設施建設欠賬較多。
不少地方農業生産仍以粗放式為主,污染環境,浪費資源,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産生了很多負面效應。目前,我國耕地面積不足世界的一成,卻使用了世界近四成的化肥,每年通過揮發、淋溶等途徑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00多億元。我國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準的2.5倍。
現代農業必須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發展現代農業,首先要把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生産退出來,把地力下降的土壤改良好,把受損的生態環境逐步修復治理好。
從2014年開始,國家開展秸稈、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和農田殘膜回收區域性示範,參與的企業可享受相關財稅政策。中央財政資金支援地下水嚴重超採區綜合治理試點和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試點。國家啟動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以來,累計投入資金71億元,項目縣(場)達到2498個,減少不合理施肥850多萬噸,促進了科學施肥方式的推廣。
其次是要強化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加大治土治水力度,適當降低農地開發利用強度,推廣農業節本增效技術,嚴格管制濫用亂用農業投入品,凈化、修復農産品産地環境。要加強耕地品質建設,加強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積極推廣生態生産、健康養殖等先進實用技術。
浙江省計劃在3年之內,化肥、農藥不僅要零增長,氮肥的施用量下降8%。河北省在地下水嚴重超採區適當壓減依靠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麥種植面積,改一年兩熟制為一年一熟制。
經營體系
規模適度 競爭力強
堅持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方向,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規範流轉,特別是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提高規模效益
現代農業必須是適應市場變化的産業,雖然我國新型經營主體快速發展,但小規模經營仍佔大多數,限制了農業勞動生産率的提高。雖然我國農産品市場體系初步形成,但很多地方農民依然是按習慣種養、憑感覺種養、跟風種養,走不出“漲漲跌跌”的煩惱迴圈。
戶均不到半公頃地的經營規模,顯然難有高效益,也難免産生上述問題。這成為越來越多農業專家的共識。據測算,2013年我國農業勞動力每人平均農業增加值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64%。由於規模經營的差距,國內農業生産成本持續上漲,2014年糧棉油糖肉等主要農産品價格呈現全面倒挂態勢。
堅持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方向,要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規範流轉,特別是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發展現代農業要從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入手,從提高農業經營者的素質和社會服務化水準著力,推進農業生産的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促進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變。
傳統農業是附加值很低的産業,農民只是進行原料生産,農産品更多地作為原材料被出售,農産品的深度加工和利用還處在初級階段。現代農業必須是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的産業,要更加注重農業生産的效益,從原來的只注重産量向注重産量、品質、效益並重轉變。
針對此,要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一村一品”,提升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閒價值和文化價值,著力打造一、二、三産業融合的“六次産業”。要根據市場供求變化和區域比較優勢,向緊缺品種、種養加銷全産業鏈調整,拓展農業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間,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儲藏、保鮮等業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