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有了石油交易所 為何還要“交易中心”

  • 發佈時間:2015-01-07 02:31:2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一家之言

  當中國在國際國內市場的交集點上,有了一個市場化的合理的石油天然氣價格,憑世界上石油天然氣最大的買主身份,中國還愁在國際石油天然氣市場上沒有話語權和定價權嗎?

  近日,上海市政府官方網站發佈消息,同意組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將落戶于上海自貿區擴展區陸家嘴

  可是,上海浦東地區原來就有上海石油交易所,經營的産品與現在成立的“交易中心”差不多。它的初衷是為石油石化企業和社會提供高效優質的專業化的交易服務,為我國全面建立現代石油市場體系做出貢獻。其經營定位是以現代交易技術為基礎,為石油石化産品現貨交易提供交易仲介服務的大宗商品市場。

  當初成立上海石油交易所也是為了爭得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中的話語權,與現在成立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差不多。那麼,為何成立至今的上海石油交易所至今不能達到的目的,現在成立“交易中心”就能實現呢?

  首先,現在上海自貿區成立了,而且自貿區已經擴展到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所在的浦東陸家嘴。上海自貿區基本上具備了建立國際交易平臺的條件。自貿區大宗商品電子現貨市場運作已沒有制度障礙。自貿區目前的分類監管模式試點等國際貿易新模式,以及自貿區的擴大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試點企業範圍、簡化外幣資金池管理、深化國際貿易結算中心外匯管理試點、還有制定的自由貿易賬戶管理辦法等等金融管理新模式,都在為新成立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創造成功的客觀條件。

  上海自貿區這一切有利條件,同樣可以提供給身處浦東的上海石油交易所。而“交易中心”與之最大的不同在於股權結構上,其一開始的思路就是“由國家發改委協調、新華社主導、上下游企業深度參與”,新華社股權佔比30%,而“三桶油”分別佔10%。

  中國早就是世界原油市場上最大的凈進口國,事實上去年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原油需求降低,也是國際油價暴跌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中國卻長期不在國際原油市場享有決定性的話語權和定價權,這似乎説不大通。

  中國現在擁有原油進口權的企業很多,這些企業不可能是鐵板一塊,因而很容易被有著豐富國際市場經驗的世界石油巨頭輕鬆地各個擊破,維持著有利於供應商的原油價格。然而,中國各原油進口商能否抱團統一價格,與國際石油天然氣供應商談判呢?別説這樣非市場的做法恐難為國際市場接受,它更不利於中國國內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等於在變相鞏固“三桶油”原本已經擁有的壟斷地位。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國際國內市場邊際,通過市場合理的競爭,得出一個符合市場需求的真實的價格指數。由“三桶油”主導的上海石油交易所能否得出一個客觀公正的價格指數?恐怕很難打消各方客戶的疑慮。而新華社可以説根本不是原油天然氣經營鏈條上的企業,它所擅長的數據蒐集統計分析,則可以成為新成立的“交易中心”的強項。

  另外,一個真實客觀準確的石油天然氣價格指數,對於今年將開始的能源定價改革十分有利。根據已經透露的天然氣定價改革方案,其計價基準點放在上海。

  當中國在國際國內市場的交集點上,有了一個市場化的合理的石油天然氣價格,憑世界上石油天然氣最大的買主身份,中國還愁在國際石油天然氣市場上沒有話語權和定價權嗎?更別提在亞太石油天然氣市場了。

  只是目前的上海石油交易所未來是要並到“交易中心”去的,而成立不久的上海期貨交易所中的石油天然氣期貨交易,恐怕也得有個與目前成立的“交易中心”業務銜接。

  □鬱慕湛(財經評論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