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顧振華:雅鹿的“變法進行時”

  • 發佈時間:2015-01-07 00:32:5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952年出生的顧振華,早已過了花甲之年。對於大多數人來説,耳順之年的生活主題無非釣魚下棋、含飴弄孫,但對於顧振華來説,在他主導之下的“雅鹿變法”才剛剛開始。“這一次改革的順利完成,至少可以為雅鹿未來10年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他為自己的“變法”做了這樣一個定位。

  見到顧振華的時候,記者很難將他和“老者”聯繫在一起。眼前的顧振華矍鑠有神、談笑風生,他笑稱自己還未老,還不想退休,“要是真的退下來,不用3年,我就真的老了。”農村出生的顧振華拿老農打比方説,農民一輩子都在田裏勞作,真要是完全歇下來反倒會病痛纏身。“做企業也是一樣的道理。”他告訴記者,“我們必須不斷創新,賦予品牌新的生命力、新的內涵,不然的話,我們這個牌子就會掉下去。”

  樹立品牌意識以創新賦予産品發展優勢

  雅鹿集團創立於1972年,原本是一個地處蘇州太倉的鄉鎮服裝廠。1984年顧振華成為工廠負責人的時候,這家服裝小廠僅有工人五六十名,並且資不抵債、嚴重虧損。彼時的雅鹿,可以用《出師表》中所説的“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來形容。

  接手工廠之後的顧振華認為,雅鹿慘澹經營十多年,之所以遭遇發展困境,在於一直以代工業務為主,而沒有自己的産品和牌子。敲定發展方向之後,剛剛出道的顧振華為雅鹿敲定了主營産品——夾克衫。顧振華告訴記者:“當時大家還不知道什麼是夾克衫,但我們領先一步,開始做這一塊。”

  1980年代中期,雅鹿推出的一款當時叫做“飛龍牌”的夾克衫,在中國服裝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産品投放到上海後,上海市民連續163天排隊購買“飛龍牌”夾克衫。面對爭相購買夾克衫的人群,總喜歡快人一步的顧振華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這種繁榮的另一面——中國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絲綢生産國,但是現在,我們卻幾乎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服裝品牌。

  “這種出現在供應缺乏年代的火爆搶購場面,並不能真正説明中國服裝行業的春天已經到來。”顧振華説,當時他環顧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的態勢,萌生了一個在今天看起來很普通的想法:創建和完善自己的品牌,用品牌而不是用産品維持長久的繁榮。1986年,幾經週折之後,“雅鹿”商標在工商總局獲得註冊。

  回想起那段歷史,顧振華感慨良多:“剛剛開放的中國,出現了很旺盛的産品需求。但是,紅火的市場卻也滋生了大家自滿自得的情緒,這種情緒掩蓋了很多危機。今天,當我們再回頭去看的時候,不難發現,很多在當時紅極一時的企業已經悄然退出了服裝舞臺。”

  現在的企業,自然都得講、也都會講品牌意識,但是在當時,顧振華的品牌夢想卻顯得那麼孤立無援。“那是一個物質匱乏,有産品就能賣的年代,一個根本無需品牌的年代。”顧振華這樣説道,可也正是因為這樣,顧振華關於品牌的夢想才顯得彌足珍貴。

  1996年,依靠夾克衫“跑起來”的雅鹿,已經成為了這個領域的老大。不過,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雅鹿迎來了一次“大考”。“大家看到夾克衫的生意好,就都來做,不少工廠一擁而起。到了1998年的時候,夾克衫的利潤已經越來越薄,這時我們感覺到,雅鹿需要進行調整了。”顧振華説,這一年,他決定涉足羽絨服領域,結果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當時的羽絨服企業也是蠻多的,很多人就懷疑説我們再進去還有足夠的生存空間嗎?”

  但顧振華不僅踏了進去,而且決定第一年就要生産20萬件羽絨服投放市場,此言一齣,一片譁然。“好多人都説我搞不了,但事實證明我們搞成功了。”顧振華説,當時羽絨服市場的死穴是設計平庸、款式呆板,因此他進軍羽絨服市場的首要法寶便是設計上的全面創新,通過創新遏制競爭者和模倣者的腳步。“年底一算賬,雅鹿羽絨服的産銷量是44萬件,比預計的翻了一倍。”這次調整,雅鹿用了兩年時間,坐到了羽絨服領域的第二把交椅,並一直保持到現在。

  “服裝行業是傳統行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適應發展形勢。”在這一次轉型中,顧振華果然如一匹敏捷矯健的鹿兒一般,成功“變法”,帶領雅鹿走上了二次創業的道路。

  改革商業模式以品牌促進産業持續發展

  當下,顧振華又在進行一次全新的“變法”。

  “從1998年到2013年,我們在羽絨服領域做了15年。從去年開始,我們對雅鹿的商業模式進行了全面的檢討。”顧振華説,近年來,服裝行業的門檻越來越低,産能過剩的狀況愈發嚴重,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大大小小的羽絨服品牌有好幾百個,每天都有新的商標樹起來,又有舊的商標倒下去。過往的成績、成就已經過期了,我們得思考當下和未來,走出行業的困境。”

  在顧振華看來,在轉型升級新形勢下,當前的服裝行業已經走到拐點,雅鹿這匹鹿兒應當再一次優雅轉身,踏上新的發展道路。不過這一次“變法”,不像以往一樣在産品上做文章,用顧振華的話説,這一次“變法”是對整個商業模式的變革,是“顛覆性的”。

  “以往,雅鹿的商業模式是自己研發、自己採購、自己加工,總之,整個經營鏈條都是我們親歷親為。”顧振華告訴記者,鏈條一長,壓力就大,個別環節一旦出現偏差,産品的庫存壓力就需要雅鹿來自己承擔。從去年開始,在和高層進行討論之後,顧振華開始對雅鹿的商業模式進行“變法”。

  “這次改革的重點,在於搭建平臺、整合資源。”顧振華説,率先“變法”的是供應商環節。“以往的模式,是供應商為我們供布料、材料。現在,供應商直接為我們供應成衣。”

  據介紹,在新的商業模式下,供應商自主研發産品,向雅鹿提供成衣。“他們研發好了之後由我們挑選,把比較優秀的、與雅鹿品牌屬性吻合的産品挑選出來。選好以後召集全國的經銷商開訂貨會,根據訂貨會的下單量敲定最終的産品方案,然後交給供應商生産。”顧振華告訴記者,雅鹿與供應商之間就新産品的銷售比例、現金流比例達成約定,約定比例之外的庫存有供應商承擔,這樣一來,雅鹿不再承擔庫存壓力。“以往,供應商把最差的東西賣給你,而在新的商業模式下,他會把最好的東西賣給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好的東西供應到我的平臺;以往,是我們一個團隊搞研發,現在是一批團隊為我們搞研發,從而使雅鹿的産品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具特色。”

  “這種新模式,就是把供應商扶持起來、培育起來,發掘他們的自主能力。如果用一個詞概括這種新模式的話,就是‘合夥人制度’。”顧振華表示,“雅鹿變法”已經初戰告捷,2015年,雅鹿會進一步推廣合夥人制度,包括對銷售網點、渠道進行梳理整合,引導經銷商開發優質的網點資源,同時利用發達的物流渠道進行點對點的銷售。與此同時,雅鹿也開始由單季的羽絨服産品向四季産品轉向,發展男裝、內衣等更為多元化的産品。“如果説我們以前是賣産品的話,今後我們將依靠賣品牌來保持發展。以前我們通過産品來塑造品牌,現在我們要通過品牌去影響産品。”顧振華這樣説道。

  顧振華預言,隨著産業整合升級,服裝領域將由目前的“群雄逐鹿”的局面向“三足鼎立”轉變——小品牌將在調整中消亡,大品牌將在轉型中發展壯大。古人云:“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顧振華表示,在這場變革中,雅鹿有信心牢牢抓住這頭“鹿”。他説,雅鹿品牌是雅鹿人在幾十年的發展中用無數艱辛、汗水、挫折鑄就的,“我們唯有提前邁出變革的腳步,將來才能夠成為鼎足中的一足。”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