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財經]艾學蛟:建設徵信體系別看短期盈利看長線效益

  • 發佈時間:2015-01-06 16: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v.cen.ce.cn/video_info/2015-1-6/1420530685567.json,553,450

  點擊進入《我財經》專題

  央行擬向商業機構開放個人徵信業務,阿裏騰訊等8家入圍。對此,中國經濟網評論員張捷在《我財經》節目中表示:“要建立信譽體系,必須有徵信機構,以前徵信機構是人民銀行開展的徵信業務,人民銀行有兩家機構,北京一家、上海一家,但是這個機構開展業務也有一些局限性,因為很多社會業務沒有開放,現在要建立商業徵信業務,銀行貸款,很多方面的保險,還有很多跟個人信譽和企業信譽有關的業務,人民銀行把這個系統開放了,允許八家做商業徵信,可以開展盈利性的徵信,需要很多投入,特別數據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大的。”

  艾學蛟認為,機構社會徵信開展業務的前期是虧損的,但是長期肯定是盈利的,因為需求越來越大,把數據提供給更多的人,就需要付費了,所以系統真正建立完善以後,數據更有權威性了,需要的人更多了,那麼相應的收入就會增加。符合社會發展的方向,就一定要把徵信體系建立起來。(中國經濟網記者 項佳麗)

  以下是本條新聞的播報內容:

  【播報】首先,來看財經今榜的頭條新聞。

  中國徵信體系建設邁出關鍵一步。據新華網報道,央行近日印發了《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機構做好為期六個月的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這意味著,這八家機構或將成為我國首批商業徵信機構。

  據了解,截至2014年10月底,徵信系統收錄196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和8.5億自然人信用資訊。2014年前10個月,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的查詢量就分別達到8398萬次和3.27億次。不過,儘管徵信業務的市場潛力巨大,但也有業內人士判斷,短期內開展徵信業務盈利恐怕面臨挑戰,這些機構在發展中期的挑戰在於數據整合,而長期則在於産品、客戶的開發能力。而未來競爭點也在於誰能夠將數據融合起來。

  【點評】艾學蛟

  【追問】説起金融改革。去年三月份,國務院批准五個民營銀行試點方案。而目前,僅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宣佈官網正式上線,實現真正落地,其餘獲批籌建仍沒有公佈開業時間表。您覺得類似“民營銀行試點”的難點在哪?

  相關文章:

  [我財經]張捷:金融股能牛或因地方債政府兜底

  [我財經]張捷:此次價改正逢最佳窗口期

  【播報】網羅財經熱點,聚焦消費話題,歡迎收看我財經。我是郭樅樅,大家也可以通過掃描螢幕右下方二維碼,收看我們節目的精彩視頻。以下是今天節目主要內容:

  1、【導視】央行擬向商業機構開放個人徵信業務,阿裏騰訊等8家入圍。稍後請評論員艾學蛟帶來分析點評。

  【播報】綜合十大財經網站,“財經今榜”第二到五位的新聞是:

  2、【導視】"兩桶油"打開所有制改革,向民間資本敞開大門。

  3、【導視】中國十億金融IC卡中95%使用荷蘭産的晶片,金融安全受到威脅。

  4、【導視】外媒消息稱,中國或合併兩大飛機製造商,對抗波音空客。

  5、【導視】公務員普遍對工資不滿,有專家透露《公務員法》或將修改。

  【播報】首先,來看財經今榜的頭條新聞。

  中國徵信體系建設邁出關鍵一步。據新華網報道,央行近日印發了《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機構做好為期六個月的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這意味著,這八家機構或將成為我國首批商業徵信機構。

  據了解,截至2014年10月底,徵信系統收錄1963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和8.5億自然人信用資訊。2014年前10個月,企業和個人徵信系統的查詢量就分別達到8398萬次和3.27億次。不過,儘管徵信業務的市場潛力巨大,但也有業內人士判斷,短期內開展徵信業務盈利恐怕面臨挑戰,這些機構在發展中期的挑戰在於數據整合,而長期則在於産品、客戶的開發能力。而未來競爭點也在於誰能夠將數據融合起來。

  【點評】艾學蛟

  【追問】説起金融改革。去年三月份,國務院批准五個民營銀行試點方案。而目前,僅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宣佈官網正式上線,實現真正落地,其餘獲批籌建仍沒有公佈開業時間表。您覺得類似“民營銀行試點”的難點在哪?

  【播報】來看今天財經今榜第二位的新聞。

  進入2015年,“兩桶油”混改進展競相出爐。昨日晚間,中國石化發佈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增資引進投資者的進展公告稱,目前已獲得關於國家發改委及商務部關於此次增資的相關批復。此前,中石油新疆銷售有限公司于1月1日正式從原央企駐疆分公司轉變為獨立法人子公司。註冊後,新疆公司下一步將引入投資者參股。

  業內專家指出,繼新電改方案上月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獲原則通過後,能源領域的改革重點今年已轉向油改。油氣上游勘探開發或部分放開,兩大石油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將深化,此外還要放開一些大企業的天然氣進口權。

  【點評】艾學蛟

  【追問】在新能源領域,上周工信部出臺了支援光伏發展的重磅文件,提出到2017年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骨幹光伏企業,支援形成15家光伏企業巨頭。您怎麼看我國傳統能源和新能源領域的攜手發展?

  【播報】來看今天財經今榜第三位的新聞。

  隨著科技的發展,金融IC卡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普遍。不過您是否知道,我國存量的十億張金融IC卡中,95%金融IC卡卻在使用荷蘭産恩智浦公司的晶片,而剩餘市場也被德國英飛淩與南韓三星等國際巨頭瓜分。國內金融IC卡晶片市場被國外巨頭高度壟斷,給我國金融安全造成潛在威脅。不過據《經濟參考報》報道,根據央行規定,從2015年起我國將逐步停發磁條銀行卡,並以更加先進的金融IC卡進行替代,目前各地已陸續開展“磁條卡換芯”工作。

  然而,國産晶片行業要想借“換芯潮”之機打破既定市場格局,看似寸步,實則千里。一方面,他們正經受著國際巨頭大打價格戰的沉重壓力,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對國內商業銀行人為抬高晶片認證“軟門檻”,以及他們對國産晶片不願率先嘗試的“安全惰性”。

  【點評】艾學蛟

  【追問】有專家建議,應由央行承擔推廣責任,工信部承擔産品品質責任,共同推進銀行晶片卡國産化戰略。建立金融IC卡産業聯盟,將所有的産業鏈環節納入其中,共同推進國産晶片産業發展。您覺得可行嗎?

  【播報】繼續來看財經今榜第四位的新聞。

  《環球時報》援引德國《經理人》雜誌報道説,中國南車北車的合併給西門子等國際巨頭很大的衝擊。中國正在打造像“中車”這樣的新的跨國公司。而這一新的世界最大軌道交通設備製造商具有技術、人力和生産能力等優勢。中國要在全球範圍內取得成功,需要大公司。中國在經濟“新常態”下,需要更多的國際品牌。

  該雜誌同時表示,在鐵路公司合併後,中國有望在航空業以此為藍本,合併兩大國有飛機製造商,也就是中航一集團和中航二集團,參與對空中客車公司和波音公司的競爭。中國政府要求提高效率,創造更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

  【點評】艾學蛟

  【追問】剛才我們也談到了飛機,最近還有一條關於飛機的消息想請您點評一下。據媒體報道,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富人已訂購、未交付私人飛機的30%已被取消。對此,您怎麼看?

  【播報】來看財經今榜第五位的新聞。

  作為收入分配改革的組成部分,該不該給公務員漲工資一直是社會熱議的焦點。一方面,全國各地的公務員抱怨工資太少且多年不漲;另一方面,社會公眾對於公務員群體又有太多質疑和不滿。那麼,新一輪薪酬改革方向在哪?中國網的一篇文章報道説,在公務員薪酬改革方面,中國其實已經邁出了重要一步。2014年12月2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上,就提出了“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表示,完善職務和職級並行的薪酬制度,就需要在“陞官”的狹窄路徑之外,拓寬“職級”這條路,使之成為多數人受益的康莊大道。而另有專家透露,按照規劃,這項制度2015年底會在全國鋪開,同時《公務員法》或將被修改。

  【點評】艾學蛟

  【追問】實際上,引起社會公眾質疑的主要是公務員的一些“補貼”,而日前有媒體報道,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改革已經完成,按照改革方案,車補按照級別高低分為多檔。儘管有有人説車補不夠用,但中新網援引一位官員的話説:“黨員這點困難還克服不了嗎?”您是怎麼看的?

  【播報】新聞熱點,財經解讀,以上是本期節目的全部內容,謝謝您的收看,您也可以通過掃描螢幕右下方二維碼,收看我們以往節目的精彩視頻。再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