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年開建百萬套房 力度史無前例

  • 發佈時間:2015-01-06 04:29:32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推進情況如何?

  版首語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我省為解決好老百姓“住”的問題,做出了積極努力,成就可圈可點——啟動“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開工建設城鄉住房100萬套(戶),並最終超額完成任務,有力推動了穩增長、惠民生目標的實現。

  一年內新建、改善逾百萬套(戶)房,有何經驗可尋?未來一年,又該如何著力,爭取取得新突破?為此,我們總結不平凡的2014年,眺望精彩的2015年。

  “爛房換樓房,沒想到啊,老了還有這樣的機會。”如今,幾乎每週,余天壽都要趕公交車到棚改安置房工地溜達一圈。這位廣元市利州區原溶劑廠職工感慨,安置房還在老地方,但環境、品質和過去低矮瓦房相比,有天壤之別。

  類似的故事,過去一年中在我省104萬個家庭中上演。去年,我省確定了開工建設城鄉住房100萬套(戶)的目標,力度史無前例。但最終的結果是,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2014年,我省超額完成了既定目標,全省開工建設城鄉住房 104萬套(戶)。

  “超額”完成目標是如何實現的?能量從哪來?

  A

  “雙輪”驅動 改造計劃戶數翻番

  2014年12月30日,內江市棉紡廠片區居民崔學英在廚房裏炒回鍋肉,冷得直打噴嚏——所謂的廚房,就是在街邊搭的一個不足2平方米的簡易棚。寒風從棚板縫隙中吹入,而房中的蜂窩煤爐子很難給人帶來溫暖。

  這種難熬的日子即將遠去。

  去年7月,內江市棉紡廠第一期棚戶區改造項目啟動。當地1209戶棚戶區居民,預計將在兩年半時間內,搬入擁有獨立廚房的新居。

  改善困難群體住房條件,始終是“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的源動力。

  2013年以來,全省先後三次組織對危舊房棚戶區情況反覆排查,按照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原則,將原本確定的2013年—2017年改造規劃由86萬戶調整到150萬戶,增加74%。2014年的改造計劃,也相應由約20萬戶增加到40萬戶。“推動安居工程建設,是新形勢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舉措。”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介紹,政府投資1元錢用於保障住房建設和改造,將帶動1.3元上下游産業投資和消費。

  惠民生“牽手”穩增長,讓百萬安居工程有了前進的“雙輪”:2014年3月,我省出臺《關於加快危舊房棚戶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4月,省政府一週內連續3次召開危舊房棚戶區改造現場會督促落實。

  B

  創新融資渠道化解“一高一低”難題

  城鄉住房建設的動力有了,但落實起來,卻面臨“一高一低”的資金難題:投入增高,伴隨成本上升,2013年至2017年,我省危舊房棚戶區改造估算投資約6000億元;同時,市場資金參與意願逐步降低,地方財政又有限。

  機遇出現。2014年4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明確提出,要發揮好開發性金融的“供血”作用,保證棚改資金需要。和商業貸款相較,開發性金融貸款利率更低,還款期更長,而且免抵押擔保。當月,在省委省政府部署下,由住建廳牽頭,我省多個部門與國開行省分行、四川發展密切聯動,建立了符合四川情況的省級平臺“統借統還”融資模式,並成功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協議,以此平臺獲先期融資規劃600億元。

  簽署協議只是第一步,此後的申請、獲貸,保持一貫的高速度。4月,《四川省危舊房棚戶區改造項目國家開發銀行專項貸款管理辦法》出臺;5月20日,我省首批123個項目成功獲得國開行351億元棚改貸款授信;6月底,第一筆51.8億元貸款資金順利下撥……

  除了從政策性貸款獲益外,各地在實踐“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中,也探索出多種渠道籌資的創新模式。

  廣元市昭化區道角村,一棟棟紅白相間的洋房矗立路邊。“改造土坯房,財政投入約1.5億元,上級補助780余萬元,而其餘資金,由全區農民自籌!”昭化區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副局長石洪彬介紹,為願意建房的農民提供財政補貼,這大大增強了農戶改造意願,成功撬動全區農民自願投入9.6億元。

  南充市,通過開展住房公積金支援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已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4.2億元。

  成都市,在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的支援下,發行私募債券50億元,作為棚改項目資本金。

  既有頂層設置,也有基層探索,通過多渠道籌資,確保我省“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加速推進。2014年11月,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危舊房棚戶區改造開工任務已超額完成,最終完成目標任務的103.7%;農房建設最終完成目標任務的104.3% 。

  C

  “自治改造”模式在全省生根發芽

  天剛大亮,蘆山縣龍門鄉隆興村村委會聚居點,李可鑫扒了幾口早飯,便開始在30余棟在建的藏青色小樓間轉悠,正在抹墻面的工人楊健笑著招呼,“李組長,又來盯我們啦!”

  被稱為李組長的李可鑫,是小坎卡組自建委員會的組長。這個委員會由村民推舉出8人組成,分為資金管理、技術指導和協調3個小組,該村數十戶蘆山地震災後農房重建的戶型、價格、施工監管等,都由自建委説了算。政府,則只提供技術、管理支援。

  隆興村實踐的背後,正是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以群眾為主體,政府引導”的全新理念。

  于農房建設中如此,于城鎮住房改造中亦然。

  在瀘州市枇杷溝片區,短短兩個月,873戶居民棚改搬遷簽約率即達到70.9%。“搬遷改造完全由枇杷溝居民自主決定。”瀘州市住建局副局長魏光德説,枇杷溝棚改項目成立了居民自治改造委員會,及時收集並反映民意。只有片區居民同意率100%時,才能正式啟動徵收——從曹家巷裏走出來的“自治改造”模式,正迅速在我省各地生根、發芽。

  以人為本,還在於對住房及其環境品質的提升。

  去年6月,廣安市化龍溝片區棚戶區改造及美好家園建設項目現場還是一片工地,但在該區規劃圖紙上,這裡有著高大上的未來:高標準配套超市、幼兒園等公用設施一應俱全,達到同期中高檔商業住宅小區標準。

  化龍溝片區棚改建設的高標準,源自我省對棚改的嚴要求——設置開發強度“天花板”,嚴格執行城市規劃,防止違規提高容積率。“快不是目的,關鍵是品質。”談及“百萬安居工程建設行動”,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本報記者 熊筱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