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誰來為燒燬的古城負責?

  • 發佈時間:2015-01-06 01:31:0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3日淩晨的一場大火,將雲南巍山古城標誌性建築拱辰樓燒燬殆盡。這座600多年的明代古建築,歷經風雨,卻沒能躲過火災的浩劫,讓人心頭生痛。目前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但是接二連三的古城火災不能隨風而去,必須得有人負責!

  公眾並未遺忘,2014年1月的獨克宗大火,將昔日繁華的街市變為倒塌的殘壁。4月,麗江束河古鎮火災,10間鋪面損毀。重慶風雨廊橋、貴州黔東南古寨、湖南洪江古城……諸多古城都在近年接連遭遇無情大火。

  土木結構、風乾物燥、道路狹窄導致消防設施難以發揮作用……這些客觀上的條件,成為文物防範火患的先天不足。而後天的失調更是直接加劇了火災的頻率和規模。

  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至2014年,全國文物古建築就發生火災1400余起,著火主要原因就包括生活用火不慎、電器短路、玩火、吸煙等人為因素。儘管目前尚未證明此次火災與古樓變身為茶館是否有直接聯繫,但不少人仍認為存在很大的可能性。

  透過巍山拱辰樓的毀滅,我們看到的是從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産裏“刨食”的急功近利。明知拱辰樓火險等級高、安全隱患大,儘管文物管理單位持否定意見,這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是違規變身為茶館。到底是誰拍板作出的決定?明確違規違法之下,南詔古樂團經營古樓茶館可曾對消防管理做到了位?600多年的古建築只留下一堆令人唏噓的斷壁殘垣,該由誰負責?

  明知有隱患卻無防範,早有預見卻無準備。不時發生的教訓,依然擋不住一座又一座古城遭遇火災。試想,還有多少古城目前仍然坐在火患上而不自知?一些地方熱衷於招商引資、迎客到府,對於古城古建的保護只是挂在嘴邊、寫在紙上,卻從來沒有真正想到去落到實處。

  對於那些已被燒燬的古城來説,災後“痛心疾首”的解釋,總顯得徒勞無功。我們所期待的,是一場又一場無情火災,能夠讓更多地方文保單位早日清醒,真正用心去保護好老祖宗留下來的珍貴遺産,別讓我們的後代只能通過照片去了解歷史。

  (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