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爆品思維”來做種業
- 發佈時間:2015-01-05 07:32:57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江娜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時光在一年一年的春播秋種中川流奔涌,人類在一季一季的耕作收穫中繁衍不息。種子,承載著無限的希望,回報著金燦燦的豐收。
種子是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産資料,也是農民每年挑選起來最慎重的農資。隨著科技的發展、品種的不斷改良,近年來我國品種更新換代助推著全國糧食平均畝産量不斷實現突破。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糧食生産每上一個臺階,都與突破性品種緊密相關,上世紀80年代推廣雜交水稻、90年代推廣緊湊型玉米,使水稻、玉米畝産分別提高了近100公斤。在糧食“十一連增”中,優良品種的更新換代同樣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三大主糧國審品種的推廣面積已佔種植面積的60%以上,特別是兩優系列超級稻品種以及鄭單958、浚單20等高産玉米品種的推廣,有力支撐了糧食單産水準的快速提高。
不過,伴隨著新品種不斷刷新高産紀錄、不斷挑戰生物極限,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這些品種的大田表現,農民産量。農民説好才是真正的好,農民愛種的種子才是好種子。現在,各行各業都在把網際網路思維、爆品思維挂在嘴邊上,飯店裏做碗麵都要規定麵粉牌子、雞湯熬製時間甚至端上桌時湯的溫度,一碗麵兩個月賣出100萬份去。對於種業來説也是一樣,搞清楚用戶需求、提供更好的體驗才是一個品種的生命線,才是一個品種能否存活、能存活多久的終極手段。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品種才是農民説好的品種呢?
首先是適應機械化的種子。剛剛過去的2014年,與玉米來説,是一個潛藏著巨大變化與巨大機會的年份,而這個“潛藏”也許在今年,或者稍遠一點的幾年內,將在現實中引發新一輪市場份額的激烈爭奪。“君不見玉米籽粒下機直接賣,誰還願四處翻倒曬?”年末,一位種業圈子資深人士的調侃,點出了農民的需求,也戳中了玉米育种家和企業老總的興奮點。機械粒收品種,被認為是繼當年“先玉335”開創“單粒播種”時代之後,又一次玉米生産上的重大變革。可以想像,變“收玉米棒”為“收玉米粒”,對很多種糧大戶來説,晾曬、儲存、脫粒等環節的簡便帶來的效益有多大,他們會有多歡迎。
其次是適應輕簡化耕作的種子。在科學家的實驗田裏,為了試驗一個品種的極限産量,甚至會以一平方米一株的密度來種植,保持無遮擋的陽光與通風條件;也會對生長期全程監測,緊密追蹤。但是這樣精耕細作種出來的産量,對農民來説是不可能的。筆者在東北採訪時曾經聽説過,以前大機械還沒有這麼普及的時候,農民搶農時種玉米的時候,雇了人到地裏一把一把的撒種子——只要種上就能收,至於種成什麼樣真的顧不上了。特別是當前,青壯年農民工進城打工、3860部隊種地;或者農民邊務工邊種地,出現兼業化傾向,這些生産關係層面的新變化對種子也必然産生新的需求,一些“皮實”的種子、適應輕簡化耕作的種子受到農民的廣泛歡迎。
再次是抗逆性好的種子。在採訪中我們發現,種糧大戶幾百畝以上的地,大多不會種同一個品種,所謂“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有些大戶直言保險系數高比産量高還要重要,所以,抗倒伏、抗病蟲、抗旱抗風等産量相對穩定的品種是種糧大戶首選的品種。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