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農人”如何創富新農業

  • 發佈時間:2015-01-04 11: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古老的農業遇到技術變革時代,會産生怎樣的聚合效應?在近日由共青團中央等部門舉辦的“郵儲銀行杯”中國青年涉農産業創業創富大賽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用他們手中活力四射的項目,告訴你答案。

  科技創新,帶來的不僅僅是工具和技術的更疊,更是一場頭腦風暴。這場全國性賽事,在半年時間裏共吸引3.7萬多個項目、4萬餘名創業青年報名參與。當代青年帶著自己飽滿的熱情、全新的理念與高超的技術,回到土地,培育自己的夢想與未來。

  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新農人”。

  在産業問題中找空間

  電視總決賽現場,一個“賣菜的”年輕人成了焦點。他的健談讓主持人都感到了壓力,但更有魅力的是項目——免洗菜。比賽專設的風投座席不淡定了,競相出資,最高者竟願出資1億元。

  如果下午下班後,你可以直接從單位食堂的電子自助提貨櫃裏,順便帶上自己預定的套菜回家,你一定會眼前一亮。而且這些菜都已經按照菜譜配好配菜和調料,回家後直接下鍋炒熟便可大快朵頤,不僅免去買菜、洗菜、切菜等多個環節,還免去了處理廚余垃圾的麻煩,更重要的是,價格比超市的菜還便宜。

  不用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便能在家吃上熱乎乎的健康晚餐,這的確精確抓住了年輕上班族的需求。帶來這個項目的叫李煌, 他的創業團隊從生鮮電商最頭疼的最後一公里出發,創新模式與技術,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

  目前,他們已經管理了233家的單位食堂,服務對象超過100萬人。最終,這個項目征服了風投、評委和觀眾,毫無懸念地獲得成長組冠軍。

  同樣做生鮮電商的宋俊文是一名80後大學生村官,最初他在淘寶開店幫農民賣當地的荔枝、龍眼等農産品。而他帶來的項目,同樣從産業問題出發。種植業受市場波動影響很大,如何把需求與供給更好地對接?他們想到利用網際網路,運用電商平臺,他們讓市場提前認購與預售,努力實現供需直接對接的訂單農業。

  面對同樣的問題,85後鄧文藝想到的是借助於技術創新。這位被稱作“楊梅老闆”的小夥子,一身西裝筆挺,皮鞋锃亮,帥氣十足,讓人完全沒辦法聯想到他從事的行業。大學畢業後,鄧文藝回到農村老家創業,曾讓和他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們難以理解。這個選擇源於他一直痛心的一件事,家鄉盛産楊梅,但即使是大豐收,由於保存不住,農民們也只能忍痛“賤賣”,有的甚至爛在了樹上。

  還沒畢業,鄧文藝就選擇了與楊梅“死磕”。帶著鮮楊梅,他來到北京的科研院所,逐一向食品領域的專家討教楊梅的保鮮方法,最終在專家的幫助下找到了楊梅汁的保存方法。平日裏放置幾天就壞的楊梅汁,用他的方法至少能保存一年!

  向科技發展要未來

  飛機與農業有什麼關係?一般人可能會想到農業部門噴灑農藥,但隨著科技創新,無人機技術不斷成熟,成本也越來越低,來自吉林的創業青年賈明月告訴大家,已經到了無人機可以廣泛運用的時候了。

  賈明月向大家介紹的小飛機,可荷載20公斤,可以在離地1—3米的高度,以每秒4米的速度飛過。項目叫“多旋翼植保無人機”,就是利用小型無人機,實現噴灑農藥。他算了一筆賬,購買1套無人機,按每天進行400畝植保作業計算,每次作業10—15天,按每年兩次植保作業,年收益就可達到4萬—6萬元,第二年便可收回購機成本。他的無人機今年7月首飛,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玩科技”是青年們的拿手好戲,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年紛紛來到農業領域玩科技,農業生産也變得越來越“高大上”。

  比如來自貴州的這個項目——綠茶香氣研究院建設。茶香無形無色,如何抓住它?而且還能固定住它,實現規模種植?這個年輕的團隊,找到了這種香氣:栗香。然後通過對茶樹品種選育、茶樹栽培、茶青採摘等茶葉生産的全道工序,找出有利於茶葉呈香物質合成的技術參數。

  科技往往有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在決賽現場,劉風瓊把“止血微球”倒進裝著水的燒杯,然後進行演説,34秒後,液體變成了固體。這個魔術贏得風投席和評委席的陣陣喝彩。

  它的用處當然不是凝固水,而是凝固血。“這34秒,不僅可以防止動脈大出血,還能防止二次感染。” 劉風瓊説。他們的創業項目是止血微球,這個團隊用了11年的時間攻關,研製用敷料如何在止血過程中有效防止血栓和霉變的技術。它的止血時間比美國普遍應用的敷料産品平均短了35秒,填補了國內在這項技術上的空白。

  而這個神奇的止血微球,其實是來自一種名為互葉白千層的茶油樹。此樹有抗菌、抗病毒、免疫激活、驅蟲、殺蟲、鎮靜、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等作用,已被列入歐洲藥典。未來,該産品可以在國內軍用、民用領域中得到應用。

  再比如來自重慶師範大學的大四學生丁奕然帶來的“凈水魔盒”,它的核心技術是讓“墨汁鬼傘”聽話,通過人工馴化和大規模養殖,解決水體凈化的難題。“墨汁鬼傘”是一種真菌,具有吸收重金屬離子和有機雜質生長、抑制細菌繁殖的作用。

  這個項目其實是小丁在實驗室裏玩兒出的“時尚産品”,“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新的技術讓農業變得不土,變得高大上,同時讓更多的人受益。”丁奕然説。

  以“三農”情懷追夢想

  “我就是一個土鱉,我願意幹又臟又累的活,我想成為環境的清道夫。”在決賽現場播放的視頻裏,劉軍説。他的確做的是最“土”的事,跟豬糞和土壤打交道。

  他的創業項目鏈條很清晰,利用中低産田,用豬糞養蚯蚓,一邊賣蚯蚓、一邊賣有機肥。與大賽這幾天的光鮮生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平日裏,他都在江西老家的一個山坳裏,和工人們一起翻地、挖蚯蚓。

  “化肥的過量使用,讓土壤板結嚴重,不僅産量下降,而且造成食品安全隱憂。”劉軍對自己做的事有著清晰的定位,“希望我們的這個項目,為改造土地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也是他碩士畢業後毅然回農村老家創業的重要動力。

  同樣可以用“毅然”來形容的,是27歲的“辣妹子”陳肖肖,她有著人人艷羨的學歷背景,本科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系,又到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讀研學金融,然後在英國從事金融分析師工作。

  但這個“海歸”美女卻讓自己的人生來了一次大迴旋,回到家鄉,和“種了一輩子辣椒”的父親一起,從事新品種“朝地椒1號”的育種工作。目前,她是國家“十二五”辣椒育種攻關課題組和“自貢市創新團隊”主要成員。

  對土地的感情總有一個過程,發生突變的契機是一次市場推廣活動,她來到農村,看到很多地方的農民依然靠天吃飯。種玉米一年畝産還不到2000元,卻是他們一年的收入。這是陳肖肖第一次感受到農民的辛苦。“我們的優良品種、科學的栽植技術,能讓農民每畝增收3000元。”陳肖肖説,“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用我所學的知識,讓公司的良種推廣到更多農戶手中,讓更多農民受益。”

  吳迪結束“北漂”,開始創業,卻是源自對農業和土地的愛。他的創業項目是“河南省樂活自然園連鎖農場”,種植時令水果,“把最好吃、最安全的水果配送到千家萬戶”。但他卻成立了個土壤研究院,專門研究利用生物技術恢復土壤生態系統。原因就是看到了我國土壤的脆弱——化肥和農藥的濫用殺滅益生菌,再加上嚴重重茬,我們的土壤正在喪失自我修復能力。

  今年,吳迪又成立了有機種植技術研究院,進一步推動安全農業發展。“為了中國的安全農業,我們不能停止腳步。”吳迪説。

  在本屆“郵儲銀行杯”賽場上,博士、海歸、碩士濟濟一堂,“新農人”的高學歷、高素質十分博人眼球。“這次參賽選手素質高,項目涉及領域廣。選手有著良好的精神風貌,敢闖敢試,思想無禁區。他們是新時代的新農民代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呂家進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