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兒童劇市場茁壯成長 真善美是精神內核

  • 發佈時間:2015-01-03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 熊 麗  責任編輯:羅伯特

  讓兒童劇茁壯成長

  新的一年,我們又整裝出發。我們仍將關注身邊的大事小情,跟您聊聊文化領域、社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您共度週末的美好時光。

  新年第一期,我們就從歲末年初最熱門的演出市場起航。

  歲末年初,兒童劇演出市場風景正好。在某票務網站上,僅北京就有40余部兒童劇上演。

  在文化體制改革中快速成長起來的兒童劇市場,欣欣向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持續向縱深邁進,一大批曾經困擾文化發展的體制積弊相繼清除。包括31家兒童藝術院團在內的全國2100多家國有文藝院團相繼完成轉企改制,並繼續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國有演藝企業的創新能力、行銷能力、資本運作能力和智慧財産權經營能力顯著增強。

  在兒童劇市場,有能力有想法的兒童劇經營者、創作者紛紛投入到這個擁有廣闊未來的金色地帶,各種形式的演藝團體也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涌向市場,給孩子們帶來了多彩的童年。

  播下一顆種子

  走進劇場的孩子越來越多了。

  為什麼要看兒童劇?家有4歲女兒的陳女士説,目的是為了“豐富生活,帶來快樂,促進成長”。

  在上海“小不點大視界家庭微劇場”發起人陳忌譖看來,好的兒童劇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陳忌譖曾在上海國際藝術節工作長達十幾年,在全世界各地跑,就是為了選好戲。“戲劇對我個人的影響非常大,我對於歷史人文的所有興趣都來源於戲劇。”她説:“藝術的浸潤不是讓你成為藝術家,而是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種子,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長大,這是很神奇的事情。”

  與成年人不同,孩子們愛不愛看,坐不坐得住,直接考驗著節目是否受歡迎。編排者們最擔心的莫過於,演出時小觀眾在劇場裏亂跑甚至亂喊亂叫,那就證明孩子對這場劇不感興趣。判斷演出是否成功,著名青少年研究專家孫雲曉説,“我看過多部兒童劇,現場連幼兒都能非常投入,看劇的動作由坐著看,慢慢地站起來,甚至身體往前傾,參與到和角色的對話中來。”這種參與感,與隔著螢幕看動畫片所獲得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

  兒童劇對孩子成長的作用如此重要,但市場迅速成長中卻泥沙俱下。親子文化活動專家、《蟲寶寶秀》出品人郝燕説起自己做兒童節目的起因,就是希望提供更適合孩子的劇目。“許多戲製作不精緻都是小問題,更揪心的是,惡意渲染好壞對比,壞人壞得沒邊,讓低幼的孩子害怕。再比如鼓吹蜘蛛大媽把絲都給拇指姑娘織毛衣,自己快凍死了。這是虛偽的道德枷鎖。”

  孫雲曉認為,兒童劇的意義不應該僅限于感官上的歡樂,在資訊化時代長大的兒童富有個性,兒童劇的創作、演出,一定要適合當代兒童的審美習慣。

  拿出更好作品

  2014年12月27日,中國兒藝首次實現兩部新戲同時亮相大小劇場。《小飛俠彼得·潘》是用藝術與高科技融合的方式帶領孩子們感受世界經典童話的魅力,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是用充滿藝術想像和童趣的表達方式演繹優秀傳統文化,一西一中,相映生輝。

  改革是為了放開手腳,優中選優,讓節目和劇團經得起家長和孩子的選擇。中國兒藝每年都創排多部新劇,優秀劇目輪換上演,在文化體制改革中,中國兒藝這只全國兒童戲劇院團“領頭羊”在市場浪潮的洗禮中,成為了開拓創新的先行者。2014年中國兒藝創排的《寶船》是老舍先生唯一一部兒童劇作品,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用現代化的全景式多媒體技術演繹傳統文化經典,詮釋老舍先生賦予該劇的意蘊。中國兒藝還向傳統文化藉故事、借思想,打造了肢體動漫劇《三個和尚》,呈現了團結互助和“人心齊、泰山移”的主旨,將中華美德表達得更具時代感。同時,劇院成功打造了現實題材兒童劇《天才小精靈》,形象地展示了關於窮孩子和富孩子在互相了解、理解的過程中,尋找和實現各自夢想的故事,是一部傳遞“中國夢”正能量的兒童劇……

  為了適應改革帶來的變化,中國兒藝建立了從劇目策劃、論證、立項、測算到製作、排練,再到宣傳、推廣、行銷、演出一條龍的劇目生産行銷機制,將製作行銷一體化,規範藝術生産流程,提高藝術品質,降低運作成本,開拓演出市場,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劇目資源、劇場資源、外地演出網路資源、媒體資源的整合。

  家長魏女士告訴記者,她希望兒童劇能夠少點説教,多點童心童趣,不一定都是要講大道理,最好讓父母也不會覺得幼稚無聊。在題材上希望能有更多元的形式,比如童話、舞蹈、音樂、京劇、木偶等,讓孩子有更多的藝術體驗。

  劇場大或小、安靜或熱鬧,引進或原創、現實或童話,真善美都應是兒童劇的精神內核。

  中國兒藝院長尹曉東認為,兒童劇不是一種藝術形式的界定,而是對觀眾對象的界定。因此,兒童劇應當以傳播正能量為主,在藝術形式上力求多樣化,實現高科技與舞臺的完美融合,只有好聽好看,才能吸引孩子從電子産品轉向劇場。

  走向更多孩子

  2014年,中國兒藝共有28部新創和保留劇目演出692場,演出足跡遍佈全國91個市區縣,還到過加拿大、哥倫比亞等6個國家,為62萬新老觀眾獻上精彩的演出。

  尹曉東説,中國兒藝一直堅持高品質、低票價,積極培育演出市場。每逢週末,大小劇場同時開演,劇目豐富,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最貴的票只有180元,大部分票價在幾十元。

  事實上,低票價是當前兒童劇培育和保有觀眾的普遍選擇,這是因為兒童劇具有的公益性,以及市場競爭激烈的現狀。

  “現在邀請方的購買價格越壓越低,低到令人髮指。市場同質化競爭嚴重,票房越不好,大家越不敢投入,承擔不起好的節目。”郝燕告訴記者,《蟲寶寶秀》演了10場,市場反應很好,但是一台票房並不高,“不賠錢,也不掙大錢”。

  兒童劇面臨的競爭不僅來自自身,更來自社會上其他適合孩子的活動。孩子的週末時間是固定的,新媒體、電視、各種公益活動和商業活動的水準都在提高,兒童劇與他們爭奪消費者越來越困難。劣質産品太多,是一定會流失客戶的。

  市場面臨洗牌。親子玩樂分享平臺“大小愛玩”推出的兒童劇團購受到很多年輕父母的歡迎。“大小愛玩”聯合創始人周玲玲告訴記者,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演出資源豐富,家長的文化水準也比較高,市場需求潛力很大。在兒童劇的挑選上,團隊和口碑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標。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大城市的家長忙著“淘好劇”,中小城市的孩子們則面臨無劇可看。

  郝燕認為,一方面兒童劇從業者應該不斷提高創作能力,多了解消費者要什麼。另一方面,劇團要到更多看不到兒童劇的地方去,培育消費習慣。

  因此,支援兒童劇保持生命力,就需要內外因合力協作。在神話劇、童話劇佔據舞臺的大多數節目單的今天,如何放開創作觀念,活躍創作思維,充分發揮想像力,成為兒童劇乃至所有舞臺劇創作的重要環節。進一步創新要逐步完善兒童劇管理體制和節目創作生産運作機制,才能出精品、出效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