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人”才是美的 核心價值

  • 發佈時間:2015-01-03 01:30:4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樂享悅讀

  《美的沉思》最初是蔣勳先生在台灣大學城鄉研究所授課的一套講義,難能可貴的是,它不是那種古往今來重要的、結論性的東西匯集的教材,蔣勳以多年積累的個人思維心得,帶領我們領略研究者得出結論的困惑、探索和體驗的過程,讓非美術專業的更多讀者整體、清晰地了解中國美術發展脈絡也成為了可能。

  此書處處體現著對生命的關心,對“人”的關心。蔣勳認為,美是人的心靈嚮往。我們祖先沉思泥土,沉思水,沉思火,沉思自己的手,産生了一個像半坡陶缽那樣動人的作品,繼而又展開了燦爛的銅器時代;沉思獸的圖騰,沉思部族的共同生存經驗,西漢出現了庶民文化的典型;沉思傳統的莊重,沉思流動性線紋的精巧,組合成活潑熱烈的戰國之美;沉思複雜的生活經驗,沉思毛筆在竹簡木片上的行走,形成漢代隸書流暢縱逸的美;沉思天圓地方,沉思人倫秩序與人情之常,漢代完成了中華民族最完備的文明世界。

  沒有對美的沉思,就成就不了文明。我們的祖先沉思戰亂帶來的生命變滅,在書法、繪畫中沉思美與死亡的結合,魏晉名士造就了中國藝術史上空前的“唯美時期”;五胡亂華,天地昏暗,沉思身心的屈辱,沉思內心對生的摯愛,南北朝石塊中動人的菩薩之笑,安慰和鼓舞著苦難中的生靈;沉思“眾生”,用最慘厲的方法直指生命的有無,在大悲哀與大傷痛中沉思生命的空無與幻滅,敦煌壁畫迸發悲願激情之美,又發展成流動飛揚的西魏風格;沉思南方的纖細精緻,沉思北方的狂放激情,唐代將南北方最優秀的文明糅合,楷書、律詩、唐三彩、肖像畫奏響了盛唐之音;沉思火裏的釉料流動,産生宋代鈞窯窯變的燦爛絢麗;沉思水,沉思墨,沉思困頓挫折的生命,沉思山水背後永恒的秩序,宋元人將山水繪畫升高成一種哲學;沉思城市的發展,沉思市民的生活,宋代城市風俗畫、明代市民繪畫隨著波翻浪涌的歷史曲折向前發展。

  蔣勳多年來關注各類美學書籍的新看法、新發現,關注美學上的爭辯討論,並蘊育出自己的看法。書中提到,在傳統研究書法的著作中,大都認為西漢以前,隸書沒有“波磔”。蔣勳發現,一直到近代,若只從碑刻上來研究依然會有這種誤解。他説,當我們執筆寫那個橫向的波磔時,提筆造“蠶頭”收筆造“雁尾”,是在努力完成一種“平”,是心理上真正的“平”,也才是藝術的“平”,而不是科學的“平”。書中還寫到,大唐是難以用一種美學規範的,它太龐大、太紛雜,呈現了太多不同的面貌,李白與杜甫,至今為人爭論不休。蔣勳説:“李白與杜甫,也許加起來才構成一個真正的盛唐。就像歐陽詢樹立大唐規則美的典範和張旭狂草處處叛逆規則一樣,唐代有很多極端不同的對立與矛盾,但仔細看,狂放中有收斂,拘謹中有叛逆的嚮往,這兩者的完美互動才正巧是一個‘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大唐世界。”

  最吸引人的是,對於“中國藝術中的時間與空間”,本書用了三章來講述,蔣勳在理性研究中流露濃厚的詩情:“在中國本土繪畫由右向左發展的空間中,畫家自然必須考慮到卷軸展開的速度與方向。右手收卷著過去的視覺,左手展放著未來。在卷收與展放間,正配合著中國對時間與空間的認識。時間可以靜止、停留,可以一剎那被固定,似乎是永恒,但又不可避免地在一個由左向右的逝去規則中。中國人的時間,是一個永恒不斷的傷逝過程,然而,傷逝中又有向前的期勉與鼓勵。”

  此書還給了我一個領悟,蔣勳把做學問、寫文章、出版著作融入了自己生命的流程,他“以自身全部力量與熱忱來感知美的存在,並且高高舉著明亮熾熱的火把來領路”,這個過程無比快樂。此書帶給我們一個思考的起點,促進我們思考中華民族美學的傳成與異變,我想,這才是此書真正的價值所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