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劉紹文和他的工友們:115名務工人員的北京討債記

  • 發佈時間:2015-01-02 20:43:0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水落“實”出)劉紹文和他的工友們:115名務工人員的北京討債記

  

  資料圖片:地下通道兩側皆為討薪農民工的被褥,晚上他們也在這裡過夜。 見習記者 康佳 攝(轉自:中國青年網)

  新華網北京1月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張漫子)2014年12月31日下午,在北京市通州區金榆路七天酒店旁的一所小平房裏,115名務工人員從“張老闆”處領到了他們半年的工錢共計230萬元。凍得兩頰通紅的工友們緊攥著到手的紅票子,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這一刻,我們等了89天”

  “終於有錢買票回家了!不枉我等了89天。”老家在安徽蚌埠的劉紹文搖著手中的一萬八千元,高興地説。他馬上開始忙著訂票,想儘早見到老婆孩子。

  其餘的工友排著長隊,一個接一個地拿錢、數錢、簽字、畫押,跟家裏人通話,或是查火車時刻表,或是打包行李,忙得不亦樂乎,與八十多天以來的四處輾轉、漫長等待的狀態形成鮮明對比。

  劉紹文告訴記者,他們3月初至9月底在朝陽區一個建築工程隊做工,總共115人,來自甘肅、河北、河南、安徽、山東、湖南等地,多是老鄉介紹來到北京打工的。他們主要從事兩個工種,一種叫大工,做些抹灰、砌墻的活計,每天可拿到一百七八十元;另一種叫小工,做些推車、搬磚一類的活計,每天工錢基本在一百四五十左右。半年的工程做完,該結工錢的時候,卻被告知“蓋的是違規建築”,原本天天照面、招呼他們做工的包工頭也不見蹤影,手機一直無法接通。115名工友除了對他的名字和長相略有印象之外,對公司名稱、家庭住址等其餘資訊一概不知,更不知從何找起。

  “整個10月、11月我們都在等待,可一直沒有包工頭的下落。我們一百多號人只好找到朝陽區政府,一位工作人員説他們解決不了,建議我們打官司,可我們連吃飯的錢也沒有。”工友孫志兵説。

  87人曾“蝸居”地下通道

  10月初,建築工地的宿舍也因停工被關門,115人被趕了出來。劉紹文和他的工友們帶著他們僅有的行李——一身衣服、一床被褥、一個裝有欠條、身份證、手機充電器、家人照片的塑膠袋,走上了長達89天的討債路。

  12月22日,近100名農民工因沒錢回家、沒錢住宿而露宿街頭、花壇等公共場所,三天后因“有損市容”“渾身發臭”被附近的執法人員驅趕到距朝陽門450米的一處地下通道。

  記者從27日上午10時起全程記錄他們一晝夜的生活。除去因病回家的少數,其餘87名農民工住在一起,有85個男人,2個女人。為了晚間取暖,他們的被褥彼此緊挨,其中仍不乏受寒感冒的病患。

  當天晚上8時25分,幾名二十多歲的務工者結伴走出地下通道,在通道不遠處的肯德基門口撥通了家人的電話。湖北的小王告訴記者,“地下通道裏沒有信號,接不到家人的電話。”

  晚10時38分,他們三五成群聊著天。當記者問道在哪洗澡時,他們説已有二十多天沒有漱口了。

  夜裏11時,他們不除衣物鑽進被窩,有的枕著報紙睡,有的蒙上臉便沉沉睡去。一對靠西邊的夫妻相互依偎,睡前男人脫下帽子給女人戴上。

  淩晨1時許,他們睡去,地下通道內只剩下過堂風聲、沉睡的鼾聲。

  

  資料圖片:見有人來詢問情況,一群農民工聚了過去。 見習記者 康佳 攝(轉自:中國青年網)

  “我們不懂法,只想拿了錢快點回家過年”

  在外露宿的幾十天內,部分飲食、被褥甚至衣服,都由居住在周邊的“好心人”提供。由於失去了收入來源,多數務工人員無法回家甚至無法聯繫家人。

  “出來一年了,沒有錢怎麼回家。直到現在我都是瞞著家人,不想讓他們知道。我們睡地道、沒吃沒喝,拿不到工錢。”一名年僅18歲的打工男孩告訴記者。

  多數務工人員肩負著養家糊口的責任,在外打工一年,年底回家還要給家人一個交代。

  “還建著房子的時候我就想,累點就累點吧,賺的3萬塊工錢可以拿回家過個好年了。置辦年貨,買些魚肉啥的腌起來;給兩歲的孫女買個新衣裳、小玩具,還有她喜歡喝的優酸乳;給家裏換個煤氣灶,以後就省得老伴再燒柴火了。”提到家人,50歲的龐忠林流下眼淚,“拿不到錢,沒辦法向家裏交代。”

  12月28日淩晨,或許是得知記者追蹤此事,87名“蝸居”地道的務工人員在建築隊幾個負責人的勸説下全體搬離了地下通道。孫志兵告訴記者,“我們同意搬走是因為他們承諾12月31日給我們工錢。”其中50人暫住在草房附近的一所平房內,繼續等待。

  直到31日下午,讓工友們苦等了89天的工錢終於在2014年的最後一天發到手中,因病回家工友的工錢也由其他人代領。

  在寒冷漫長的89天內,由於缺乏法律常識,115名務工人員可以做的只有等待。

  “我們不懂法,也不知道應該簽合同,老鄉介紹我們來打工,我們就來了,以前都是這樣,工程做完了就給錢。”劉紹文説。

  由於缺乏維權意識,115名務工人員無法提供建築隊“包工頭”的真實姓名、單位、地址、身份證號等資訊,撥打過法律援助電話,也沒有結果。

  在被問到“有了這次教訓,以後務工時有沒有簽合同的打算和要求”時,多數務工者依然表示“我們不想這些,只想拿了錢快點回家過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