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希望中國對科學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發佈時間:2015-01-02 01:30:3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籍華人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科學家有能力在太空空間站研究帶電粒子,希望不久的將來,中國對人類知識和科學發展的貢獻能與人口相符。

  38年前,丁肇中因發現J粒子而榮膺諾貝爾物理學獎,抗戰時期國內顛沛流離中求學的特殊成長經歷,也使他成為首位用中文發表諾貝爾獎獲獎演説的華人科學家。

  當年在頒獎典禮上,丁肇中曾説:“得到諾貝爾獎,是一個科學家最大的榮譽。我是舊中國長大的,因此想借這個機會向在發展中國家的青年們強調實驗工作的重要。”

  如今,78歲高齡的丁肇中仍堅守在基礎物理研究最前沿、最深奧的暗物質探索領域。他説:“基礎研究非常非常重要,新的技術是從基礎研究來的,沒有基礎研究就不可能有新的技術,比如超導磁鐵、網際網路,這都因為基礎研究需要才發現的。”

  阿爾法磁譜儀是目前國際空間站上唯一的大型實驗項目,作為這一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丁肇中放棄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退休高薪,絕大部分時間依然在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忙碌。

  據介紹,阿爾法磁譜儀是首次在太空進行的大型精密物理實驗,它在國際空間站上收集的數據能在1秒鐘內直接傳輸至日內瓦的控制中心。從升空至今,阿爾法磁譜儀已經蒐集到540億個宇宙射線數據,大大高於過去100年蒐集到的宇宙射線數據總和。

  丁肇中説:“在未來20年內(阿爾法磁譜儀)將收集到3000億個數據,這將提供前所未有的精度,以探索宇宙的起源。”

  他表示,研究宇宙,一種方法是研究光,一種則是研究帶電粒子。“光呢,歐洲和美國已經研究很多年了,不需要空間站來做。研究帶電粒子必須要有磁場,需要空間站,所以在空間站研究帶電粒子是很重要的事情。”

  丁肇中説:“我們組裏的中國人和西方人,都希望中國能利用空間站做科學實驗,也很希望和中國繼續合作。”

  尋找暗物質的道路上,科學界主要有三種方法:以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為代表、利用粒子對撞産生暗物質並觀察其衰變;測量暗物質散射至液體或固體的散射實驗;阿爾法磁譜儀項目則是利用暗物質碰撞産生正電子與反質子的原理,在太空進行湮滅實驗。

  目前,丁肇中團隊距證實暗物質存在也許只有“一步之遙”,因為暗物質碰撞産生過量正電子的6個特徵中,開始點、上升速率、最高點等5個特徵都已被阿爾法磁譜儀測量到,項目組也正全力測量分析最後一個特徵——正電子産生率會不會突然下降。

  作為地下散射實驗的代表,中國暗物質實驗合作組也于不久前在更大範圍內排除了當前理論預期的暗物質存在空間,其探測靈敏度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

  對此丁肇中評價説,中國的暗物質探索做得很好。隨著經濟科學的發展,中國在暗物質探索領域發揮更重要的角色是很自然的現象。中國曾對人類文化發展和科學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希望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能作出更大貢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