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北車合併預期效果看整合

  • 發佈時間:2015-01-01 01:32:12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上海2014年12月31日專電(記者 何欣榮)停牌兩個月後,中國南車中國北車2014年12月30日晚間雙雙發佈公告,稱將合併成立“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合併方案公佈後,31日南北車雙雙漲停。在業內人士看來,南北車合併有利於中國高鐵走出去,但需要關注反壟斷審查和後續整合。

  合併有利優化資源配置

  2014年12月31日開盤後,南車北車雙雙漲停,顯示資本市場對這起合併的樂觀預期。

  資料顯示,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均脫胎于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2000年時,為了促進競爭,這家公司按照地域被拆分為南北車兩大集團。

  “分分合合,分久必合。過去分開是為了競爭,現在合併有利於加強內部分工、優化資源配置。”鐵路專家、同濟大學教授孫章説。

  對於合併的目的,南北車均表示,旨在強強聯手、發揮協同效應,推動中國高端裝備製造進一步走向世界。長江證券研究員章誠表示,合併對中國高鐵國際競爭力的增強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利好中國高鐵的標準輸出和品牌傳播;二是避免重復研發、整合資源共同攻關重大項目;三是統一對外,避免海外競標惡性競爭。

  東方證券進一步展望稱,合併後的“中國中車”年收入規模可達2000億元,穩居世界軌道交通裝備第一。通過資源整合,高鐵有望成為中國推廣“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産業。相對於日本、德國和法國的高鐵技術,中國高鐵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有統計顯示,中國近期緊密合作的海外高鐵項目接近6000公里,未來中國高鐵的潛在海外市場空間十分廣闊。

  鐵老大受影響有限

  對於南北車的合併,市場上也不全是叫好聲。不少人認為,南北車合併將削弱中國鐵路總公司在採購時的議價能力。過去數年間,由於兩家企業的競爭,國內的動車組招標價格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影響非常有限。過去,鐵總的訂單佔到南北車總訂單的90%左右。近年來隨著南北車的客戶多元化,鐵總所佔比例逐年下降,但仍能達到60%以上,依然擁有強大的議價能力。

  “國家有關部門會通過制定規則,促使中國中車繼續為國內高鐵提供更好的技術和服務。”國泰君安證券報告指出。

  對於高鐵零部件企業來説,也面臨著和新公司談判時議價權削弱的風險。不過,兩車合併後採購體系統一,有助於加速核心零部件的國産化,幫助有競爭優勢的本土供應商脫穎而出。一個例證是,在12月30日南北車宣佈合併當天,高鐵板塊表現強勢,高盟新材太原重工晉億實業晉西車軸等多股漲停。

  還有“兩關”必須過

  對於南北車合併之後的二級市場走勢,不少業內人士表達了積極看法。“估計合併後,南北車的毛利率和出口成功概率將明顯提升,二級市場估值也將獲得20%至30%左右的提升。”海通證券研究員龍華認為。

  東方證券指出,在南北車停牌期間,高鐵基建類上市公司中國鐵建中國中鐵分別上漲180%和190%,作為高鐵核心裝備的南北車存在強烈的補漲預期。

  不過,專家認為,合併後的公司還有兩道“關口”必須過。

  一是反壟斷審查。合併之前,在近幾年全球軌道交通市場的産值排名中,南北車雙方均位列前茅,合併之後市場份額更大。南北車在公告中表示,合併案需要通過商務部、境外反壟斷審查機構及其他有權監管機構的批准、核準。考慮到全球高鐵市場的激烈競爭,合併案很可能在反壟斷審查時遭遇國際對手的阻擊。

  二是人事和資産整合。南北車合併能否達到預期效果,要看雙方的後續整合。資料顯示,南北車的營業收入、凈利潤規模等各項指標難分伯仲。正因為兩者實力相當,合併後的人事安排、資産整合將是非常棘手的問題,直接影響南北車的合併效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