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兩新融合”牽線新農民與新農業

  • 發佈時間:2014-12-31 19:18:4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陳瑜)記者近日在參加第三期全國家庭農場培訓班時了解到,未來對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建設將突出“兩新融合”,注重素質培養。這一消息在剛剛召開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得到了證實,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明年將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融合發展,打造高素質現代農業生産經營者隊伍。

  一直以來,我國對農民的培訓教育有如“雞肋”。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不少政府督辦的農民培訓項目,財力和師資不成問題,但由於培訓形式側重理論、培訓內容含金量低、農民學習的時間和地點不好集中等原因,極易造成學員流失和資源浪費。

  為落實生源,培訓班花錢雇農民上課是常有之事,甚至成了農民賺錢的副業。曾有一名草原生態移民告訴記者:“上課來錢最快,一節課可以給30塊,報個名就行了。”

  與此同時,處於城鎮化發展的背景之下,對農民的培訓也顯示出這一時代印記。課程往往游離在“農業”之外,教理髮、學開車等不倫不類的培訓內容,讓“農民培訓”這個主題頗顯尷尬。“不知道給農民講什麼”是此類培訓最為糾結的問題。

  老師找不到學生、學生學不了專業,農民培訓變成了一個怪圈。而此次“兩新融合”的政策設計,則意在破解這一怪圈。

  中國社科院農發所副所長杜志雄認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發展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的一體兩面。前者意在解決“誰來種地”問題,後者重在解決“如何種地”“怎麼高效和有競爭力地種地”的問題,兩者只有相互融合、有機聯動,才能有的放矢、相得益彰。

  201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提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著力培養未來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在此之前,寫入中央文件的只是“新型農民”的稱謂,尚未回歸職業屬性。

  什麼是新型職業農民?農業部科教司教育處處長紀紹勤認為,較為準確的含義應當是“以農業為穩定的職業,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和較強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産和經營且達到一定水準的現代農業從業者。”這恰好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認定不謀而合。

  為解決“誰來種地”問題應運而生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業龍頭企業涵蓋其中,這些奮鬥在農業發展戰線上的“老把式”“新農人”“農老闆”,無疑是新型職業農民的典型代表。

  真正以農業為本的新型職業農民,可謂求知若渴。浙江衢州家庭農場主陳建海説:“我覺得行銷是經營農産品的主要壁壘,農場主需要學習銷售知識。新型職業農民除了會種還要會賣。”

  地方對新型職業農民的素質培養也在積極探索中。2010年成立的浙江湖州農民學院就是一所專門培養“農民大學生”的職業技術學院,農民學員制定了“學歷+技能+創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學制2年,每週一天課,課程則根據農民自身所從事的種植業量身打造,由教授直接去田間地頭授課。學員修完所有課程,通過考試後,會獲得相應的大專文憑。這所在家門口就能上的“大學”,至今已培養了600余名具有大專學歷和中級以上專業資格證書的“農民大學生”。

  院長沈琪芳告訴記者:“過去對農民素質的培養主要集中在大規模轉移勞動力的技能培訓上,而發展現代農業,更需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領軍人才。”

  團中央、農業部在12月29日評選出10名第九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標兵和490名“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與往屆相比,本屆獲獎者中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明顯增多,學歷有較大提高,為培養農村領軍人才、樹立和宣傳優秀青年涉農創業典型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而據農業部有關負責人透露,明年我國還將實施每年萬名現代青年農場主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可見,中央對農業現代化更加重視了,只有大力培養接班人,儲備農業“精英”,尊重科學和知識,才能種下希望的種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