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發佈最新亞太報告:較快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改革將是亞洲國家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4-12-30 17:17:4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 任沁沁)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聯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30日在京聯合發佈《亞太藍皮書:亞太地區發展報告(2015)》。報告認為,儘管各國結構調整與改革的重點有所不同,但未來一個時期較快速的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改革將是亞洲國家的新常態。

  如果説2013年底的中央周邊外交工作會議是新時期中國周邊戰略或周邊外交起點的話,那麼2014年則是它的開局之年。

  這份報告指出,中國發揮主場外交優勢,2014年上半年以亞信峰會為平臺,提出的“亞洲新安全觀”獲得了眾多周邊國家的認可;2014年下半年以北京APEC會議為契機,中國所倡導的亞太自由貿易區方案成為北京峰會的最大亮點,也為APEC未來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在支援重啟WTO多邊貿易談判的同時,也在全力推動區域和雙邊自貿區的談判,為此完成了中韓自貿區和中澳自貿區的實質性談判。

  最受人們矚目的要屬“一帶一路”倡議。該倡議不僅適應了亞洲發展的多元性需求,而且為新時期中國的對外開放與經濟外交提供了最重要的平臺。

  報告認為,所有這些新的實質性進展背後都體現了中國周邊外交的“親誠惠容”理念。

  報告起草組專家認為,在亞洲經濟領域,2014年絕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延續了過去三年增速放慢的走勢,從而驗證了我們在兩年前所做出的一個基本判斷:亞洲新興經濟體高速增長階段已經出現了結構性的拐點,經濟增速將進入一個較快速的發展階段。

  換言之,經濟增速雖然會低於以往,但仍然會高於全球平均增速,亞洲仍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報告指出,為實現經濟發展階段的轉型,亞洲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優先任務是進行結構調整與改革。以政府領導人更疊為標誌,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也包括日本)都在順應這一發展趨勢,改革步入了實質性的階段。未來一個時期較快速的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改革將是亞洲國家的新常態。

  從影響亞洲經濟增長的短期因素看,國際油價下跌與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政策構成了兩個影響方向相反的因素。

  大國的亞洲戰略調整正在改變亞洲的競爭格局,進而也成為影響中國周邊環境最重要的因素。報告認為,在過去的一年中,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與日本的“正常國家”戰略構成了越來越明顯的互動,美國在中日釣魚島爭端中不選邊站的立場也已經放棄。面對日本的政治右翼化加強、修改和平憲法與尋求“正常國家”,美國的“容忍度”將取決於美國對中國和平崛起的“認可度”。如果美國認為中國崛起對美國的威脅足夠大,那麼它對日本尋求“正常國家”的“容忍度”就會足夠大;反之,美國則會對日本的行為加以“約束”。

  在大國的戰略調整中,因烏克蘭危機,俄羅斯戰略重心東移趨勢最為引人注目。報告分析,一個戰略重心轉向亞洲的俄羅斯無疑會強化中俄之間的合作,但它絕不會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裏。

  本地區的另一個大國——印度,在人民黨獲得壓倒性大選勝利之後,其亞洲政策走向同樣受到人們的關注。報告認為,儘管新政府沒有明確強調繼承上屆政府的“東向”戰略,但印度參與東亞事務的慾望與上屆政府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報告指出,中國周邊環境的變化與自身的變化同樣巨大,並且兩者存在著越來越強的互動關係,因而,構建新時期的中國周邊戰略任重而道遠。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