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市民吃上“放心菜”一切辛苦都值

  • 發佈時間:2014-12-30 08:31:3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叫朱海燕,是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2011年,包河區大圩鎮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站成立之後,我又多了一個頭銜:大圩鎮農監站農殘檢測員。

  種菜大戶史丹燕是我的老朋友。每次她的蔬菜要上市時,我都會去田裏取樣。經過清洗、加工、溶液提取、儀器檢測一系列複雜的程式,蔬菜採摘當天就可以出具“快速定性檢測報告”。

  一旦檢測出農殘超標後,我們會立刻通知種植戶,禁止這次蔬菜上市銷售,並且該批蔬菜一段時間內不能再用農藥。等過了安全間隔期之後,我們會繼續復檢,直到農藥殘留達標後才準上市。

  過去農産品安全品質檢測一般在農貿市場進行抽檢,即使發現農殘超標,由於流通環節較多,追溯起來十分困難。包河區將檢測“關口”前移到鄉鎮,到生産農戶的田間地頭,就從源頭上避免了不合格農産品的上市。

  大圩鎮蔬菜瓜果種植面積超過2萬餘畝,是合肥市郊重要的“菜籃子”基地。2011年,安徽省首家鄉鎮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站就在大圩鎮慈雲村成立,這裡的蔬菜種植面積佔到了整個大圩鎮的一半。如今,監管站不僅承擔起整個鄉鎮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事務,還擴大了檢測的範圍,田間地頭的農産品經過它的“初檢”才能走向市場。

  從2004年從事農藥殘留檢測開始,我在這個崗位上奮戰了整整十年。在這十年裏,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農民態度的轉變。在農殘檢測剛剛推廣的時候,我們經常“碰釘子”。那時候老百姓對農殘檢測不了解,認為我們是來“找茬”的,不願意讓我們下田取樣。

  現在,鎮上不少農民很關心檢測結果,經常會跟我們討論如何用藥,如何有機種植,比如用防蟲網、殺蟲燈代替農藥等。史丹燕經常説:“自從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站開始對上市蔬菜進行抽檢後,好比給菜農們套上了緊箍咒,大家重視農産品安全的弦越繃越緊了。”聽到這話,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今年,大圩鎮的農業大戶們還自覺填寫了農産品品質安全生産記錄,詳細記錄了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對我們及時了解蔬菜的種植資訊提供了幫助。

  由於整天奔波在田間地頭,我們檢測員看著和普通農民差不多,朋友們都説我比實際年齡“顯老”,最初聽到這話時,我還傷心過好一陣,畢竟是女孩子麼,還是挺愛美的。但一想到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市民吃上放心的蔬菜,我就覺得非常開心,一切辛苦都值得了。

  口述:朱海燕整理:汪韻本報記者楊丹丹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