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市場為導向驅動穩糧增收提質增效

  • 發佈時間:2014-12-30 08:31:3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農業部市場與經濟資訊司司長 張闔成

  2014年我國農産品供給總體充足,糧食價格在國家有效調控下穩中略漲,棉花、油料、食糖持續下跌,鮮活農産品季節性波動。在國際大宗農産品價格延續下跌態勢的背景下,農産品國內外價格全面倒挂,進口繼續保持較高水準。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內國際農産品價格仍將低位運作,進口價格“天花板”將日益擠壓國內農産品價格的合理上漲空間,同時我國農業生産成本的“地板”剛性抬升將日益擠壓農民的種糧增收空間。如何從市場需求出發,提高我國農産品競爭力,主動應對“天花板”和“地板”的雙重擠壓,實現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戰略選項。

  農産品國內外價格倒挂一定時期內將成為常態

  近年來,我國糧棉油糖肉等主要農産品國內市場價(批發價或入境價)已全面高於國外産品配額內進口到岸稅後價,有些産品一度高於配額外進口到岸稅後價。具體表現為:

  部分品種價差(國內農産品市場價與國外産品配額內進口到岸稅後價的差)逐步擴大。大米、小麥、玉米三大穀物2014年11月價差分別高達每公斤1.08元、0.58元、0.52元,均比2013年有所擴大。綜合考慮國際國內供求形勢等因素,預計6~8年後可能突破配額外進口到岸稅後價。

  部分品種價格倒挂由波動性轉向持續性。上世紀90年代前後,國內糧食價格在“雙軌”體制下形成,部分品種就曾高於國際市場價格。進入本世紀以後,國內外糧食價差有所縮小。隨著2004年我國糧食市場的全面放開,特別是2006年我國“入世”過渡期結束,糧食國內外價格倒挂開始持續,由部分品種倒挂轉向全面倒挂。新世紀以來,豬肉、小麥、食糖、棉花國內外價格陸續開始倒挂,2013年7月大米、玉米國內價格開始持續高於配額內進口到岸稅後價,2014年糧棉油糖肉等主要農産品呈現全面倒挂態勢。預計明年全球多數農産品産量仍將處於高位、市場供給充足,加之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能源等大宗産品價格處於低位,農産品食物需求和工業需求增長都較為緩慢,價格短期內將處於低位,國內外農産品價格倒挂仍將持續,價差甚至還有可能擴大。

  價格倒挂的根本原因是我國農業資源緊缺、勞動生産率低和生産成本剛性上漲導致農産品市場競爭力弱,直接原因是關稅、補貼等農業支援保護措施不足。由於資源條件制約,目前我國農戶平均經營規模僅相當於南韓和日本的1/3、歐盟的1/40、美國的1/400。據世界銀行測算,2013年我國農業勞動力每人平均農業增加值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64%。我國農業已全面進入高成本時代,2006~2013年我國稻穀、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生産成本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1.0%、11.6%、11.6%、13.1%、12.0%。同時,我國農産品進口的平均關稅只有15.2%,是世界平均水準的1/4,而且放棄了貿易特殊保障機制,國內農業補貼與發達國家比還有很大差距。此外,近年來國際海運費用不斷下降和人民幣持續升值助推了國內外價差擴大。

  應對價格倒挂應有底線思維,堅決守住三條底線

  價格倒挂將對我國農業發展全局産生深刻影響。一方面,“適度進口”有利於緩解日益趨緊的農業資源環境壓力。但另一方面,價格倒挂刺激進口,對國內農産品價格的合理上漲形成“天花板”,加之國內農業生産成本“地板”持續剛性上升,對農民種糧增收形成雙重擠壓。在當前條件下,負面影響更為突出。因此,當務之急是綜合運用配額管理、貿易救濟、進口産品用途管制、檢驗檢疫、“綠箱”補貼等手段,防止價格倒挂的負面影響進一步擴大,守住農民收入、口糧生産能力、重要農産品供給三條底線。

  從治本角度看,要按照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實現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具體而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驅動穩糧增收和提質增效,切實提高我國農産品競爭力。

  一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農業結構。要瞄準城鎮化背景下居民消費水準提高和消費結構升級的大需求,根據市場供求變化和區域比較優勢,推動農業結構向市場緊缺産品、向優質特色産品、向種養加産銷一體化調,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拓展農業多功能性和增值空間。尤其要以品牌為引領促進加工業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農産品加工業由規模數量擴張向品質提升和結構優化方向轉變,建立農産品加工企業與農戶利益共用機制。

  二是以穩糧增收為目標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好現行農産品價格支援政策的正向作用,堅持並完善稻穀、小麥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和重要農産品臨時收儲政策。積極穩妥推進大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總結好價格改革的經驗。探索保險、貸款等市場化方法,全面構建農民收入風險防範“安全網”。加快構建符合新形勢要求的市場調控體系,通過強化國內儲備調節、鼓勵多元主體參與,防止價格大起大落。強化資訊監測預警和發佈,開展農業展望活動,發揮消費導向作用。

  三是以農産品電子商務為平臺提高農産品流通效率。加快開展農産品電子商務示範,構建以國家級産地批發市場為龍頭、田頭市場為節點,集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為一體的國家農産品電子商務支撐體系,促進各類經營主體同大型電商平臺合作,共同探索品牌農産品分等分級、“田頭市場+電商企業+城市終端配送”等多種行銷模式。加快村級資訊服務站(員)建設,創新農産品流通模式。

  四是以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為抓手提高農業生産經營效率和效益。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加快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持續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廣節本增效技術,提高農業機械化水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