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 未:盤活“存量”資金 別讓財政資金“趴在賬上”

  • 發佈時間:2014-12-30 07: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卻有不少資金長期“趴”在賬上“無所事事”。盤活“存量”資金,將為經濟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進一步盤活閒置、沉澱的財政資金。這將有助於配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是穩定經濟增長,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一步。

  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速8.3%,同比回落1.6個百分點,並且低於同期財政支出10.1%的增速。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卻有不少資金長期“趴”在賬上“無所事事”。根據審計署數據,截至2013年底,重點審計的32個中央部門結存資金達974.2億元,其中約一半是在2012年底前形成的,結轉超過5年的逾8億元。截至2014年3月底,9個省本級和9個市本級財政存量資金中,近三成已經無法按原用途使用。

  大量資金“沉睡”,有的是因為地方政府為防患未然設立預算週轉金和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但也有的是由於預算精準度不夠,支出後未能完全使用形成結轉資金,還有的甚至違規私設“小金庫”。比如,在2013年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産資源研究所等34個所屬單位審計時發現,採取轉移收入、虛列支出等方式賬外設立“小金庫”達1.94億元。也有觀點認為,專戶過多導致資金出國庫後“趴在賬上”。

  誠然,這些都是造成財政資金“沉睡”的重要原因。筆者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財政支出進度滯後造成資金存量較多。一般來説,財政收支是流量,財政存款是存量,如果收大於支,才會有存量出現。但是,我國在連年收入小于支出的“赤字”情況下,仍然出現財政存款。除了收支不規範、統計口徑有差異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支出進度較慢。事實上,每年1月份已經開始“花錢”,3月份預算才經人大批准後出臺,資金到賬自然會更晚一些。其實這也正是備受社會關注的“突擊花錢”現象形成的重要原因。值得期待的是,2015年1月1日,新修訂的預演算法將正式實施,這對盤活那些“趴在賬上”的財政資金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對“突擊花錢”和大量資金“沉睡”現象提出了解決方案,不僅對結轉資金的統籌使用提出要求,還要求全面清理財政專戶、防止資金大量沉澱。此外,對預算週轉金和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規模佔比設定上限,讓賬外資金告別“失控”狀態。當然,這些改革措施在執行過程中還需細節配套。比如,如何合理設置穩定調節基金規模佔比的上限,避免過少會影響資金週轉、過多會導致資金浪費,需統籌考慮。又如,只有預算管理制度和相關財務制度改革到位,才能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度,扭轉政府“亂花錢”或“錢花不出去”的局面,有效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此外,還必須強化責任追究機制,依法依紀遏制“浪費”資金行為。

  可以預見,做好盤活“存量”資金這項工作將為經濟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首先,盤活的資金有助於深挖財政資金潛力,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加大對産業發展和民生改善的支援力度。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宏觀經濟管理水準,打造公共服務型政府。其次,能夠拉動內需。一般而言,財政赤字的放大或收縮會對總需求帶來影響,而加快支出進度、盤活資金,事實上起到減少存量,“放大”赤字的作用,從而對總需求形成支撐。再次,盤活財政存量還會帶動信貸投放的加快。財政撥款的項目不可能完全依賴財政資金,同時還會需要信貸資金支援。對項目來説,財政資金到位後,較低的風險性使其對信貸等資金更具有吸引力。換言之,財政資金就像是種子,它的撥付會帶動銀行貸款等貨幣資金的配合,令其效果得到成倍的放大。所以,盤活財政存量的政策就將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激活貨幣存量,為經濟增長注入更強大的推動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 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