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4,牽動人心的教育話題

  • 發佈時間:2014-12-30 01:31:1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考改革“落地”、教師輪崗“加速”、嚴懲教師“失德”……面對新的挑戰和百姓期待,中國教育改革2014年提擋加速,一系列配套制度令人矚目。

  高考加分“瘦身”

  教育部等五部門近日公佈《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明確,從2015年1月1日起,取消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者、奧賽獲獎者、科技類競賽獲獎者、重大體育比賽獲獎者和二級運動員統測合格者等6項全國性加分。

  遼寧本溪高級中學87名體優生加分,河南漯河高級中學74名考生獲國家二級運動員被加分……今年曝光的多起高考加分涉嫌造假事件,令公眾對“假加分”“蹭加分”“買加分”等亂象疑慮重重。此外,體育加分政策的作用更令人擔憂:考前突擊過關,考後丟在一邊,很多體優生體育素質不高,甚至比不上普通學生。

  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殷飛認為,照顧性加分是社會救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維護教育公平的題中之意,應該堅持下去。對於鼓勵性加分,應對其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並根據實際效果加以調整、規範;有的加分項目標準不清晰、程式不規範,應逐步取消。

  “紅七條”嚴懲“失德”教師

  2014年10月,教育部發佈《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禁止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係,禁止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違規使用科研經費以及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禁止索要或收受學生及家長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等財物等,首次劃出對高校教師具有警示意義的七條“紅線”。

  北大副教授誘騙女留學生、川美教師“性騷擾”女生、廈大“博導誘姦門”……今年發生的多起高校教師“失德”事件令人震驚。社會期待,“紅七條”能真正築牢師德底線,維護師德尊嚴。

  “守住師德紅線,長效機制是依法治校。”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學校應嚴格按照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清理校規中與法律衝突的條款;對於違紀違規甚至違法的行為,一律按照法律程式處理,不能姑息遷就、為維護所謂的聲譽而有報不查,讓“紅線”成為“遮醜”的虛線。

  教師輪崗“加速”

  今年9月,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出臺《關於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要求城鎮學校、優質學校每學年教師交流輪崗的比例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幹教師交流輪崗應不低於交流總數的20%,用3至5年實現縣(區)域內校長教師交流的制度化、常態化,以達到師資資源的均衡配置。

  一個不能被忽視的現實是,在現有的行政體系下,教師往往“逆均衡”流動。薄弱學校的中青年教師一旦被評為學科帶頭人、教學骨幹等,經常被名校“挖墻腳”。

  “師資不均衡,教育均衡就是一句空話。”殷飛認為,校長行政級別不同、老師所屬學校各異是師資均衡配置的制度性障礙。當前,江蘇、福建等一些地方已經探索實施中小學教師“縣管校用”,為教師均衡交流破除了制度障礙,期待這樣的改革舉措覆蓋面更廣一些。

  北京市取消共建生

  2014年,北京市實行單校劃片或多校劃片入學小升初政策,取消共建生。同時,小學免試就近入學。

  依據相關政策,完成小學教育後,區縣教委將根據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佈、所在學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進行單校劃片或多校劃片。單校劃片學校採用對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對口接收片區內所有小學畢業生入學。多校劃片學校,先徵求入學志願,對報名人數少於招生人數的初中,學生直接入學;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人數的初中,以隨機派位的方式確定學生。隨機派位由區縣教委統一組織,邀請相關單位和家長代表參與。

  北京市將使用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將每一個學生入學途徑和方式全程記錄,教育行政部門依據許可權進行查詢和監控。各區縣要公佈學校的服務片區,教育部門將根據這兩個服務系統建立新生學籍。

  非北京戶籍適齡兒童入學,須持有“五證”。包括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本人在京務工就業證明、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全家戶口簿、在京暫住證、戶籍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護條件的證明等相關材料。

  除北京市教委批准可以招收特長生的學校原則上向本區縣招收特長生之外,其他學校一律不得以特長生的名義招收學生。招生學校要向社會公佈特長生招生計劃。

  為了保證過程透明,北京市將啟用小學和初中兩個入學服務系統,並納入電子學籍管理系統。這套辦法實施後,每個學校招多少人,有多少學位,都在監控當中。校長不能再私招“借讀生”了,因為沒有學籍,就沒法納入升學服務系統。校長的權力被削弱的同時,各級教委也沒有絕對的特權去操作。

  教育培訓機構登陸A股

  8月6日,新南洋發佈公告,稱昂立科技的資産已完成過戶。這意味著新南洋收購昂立科技最終完成,昂立科技也成為國內首家真正意義的登陸A股的教育培訓機構。昂立科技登陸A股被看做教育培訓行業政策放寬的信號。由此,也引發了國內教育培訓機構對於國內二級市場的期許。

  隨著而來的是,大連控股發佈公告稱,景良教育自8月份起,開始與眾多教育機構談判。目前已與十一家教育機構完成了利潤承諾協議的簽署,預計9月份完成第一階段整合9月至12月會發起第二次整合,預計整合完成後2014年底利潤不低於5億元。

  與此同時,滬江網校宣佈首選國內A股上市。而清華啟迪戰略投資巨人教育之後,目標也是直指國內上市。

  但是,國內教育培訓機構A股上市之路註定不會平坦。由於國內絕大部分區域的學校還都屬於非經營性資産,直接實現二級市場上市存在法律障礙。同時,絕大部分教育機構採用的都是收付發生制的財務核算模式,不具備權責發生制核算的系統基礎,而且在稅務,四金繳納上也極不規範,因此從財務上也存在很大的瑕疵。

  不過,和君資本董事長王明夫卻對教育培訓機構國內上市前景信心滿滿。他甚至建議國內教育培訓行業創業者,國內教育機構上市一定要優選A股市場,只有不懂的人才會去紐約。如果現在創業仍準紐約市場,那説明創業者落伍了。王明夫甚至明確表示,遲早要把新東方搬回A股。

   線上教育高燒難退

  2月底,伴隨著YY旗下的100教育發出“顛覆新東方”的口號,線上教育的關注度真正從教育業內轉向了社會大眾。一時之間,無論科技企業還是教育機構,紛紛競逐線上教育市場。每天平均産生近3家線上教育公司,這就是中國網際網路教育市場的現狀。

  其實,從2013年開始,線上教育公司不僅涵蓋了從早教、K12教育、大學教育、職業培訓等,而且涉及了口語培訓、創業、汽車修理等細分行業。傳統教育行業、網際網路行業巨頭及新興企業紛紛扎向線上教育。

  百度在投資萬學教育、傳課網,投資了智課網;阿里巴巴去年7月推出線上學習平臺“淘寶同學”,今年2月份斥資1億美元投資英語線上教育平臺VIPABC。今年4月,騰訊低調上線線上課程的分發平臺“騰訊課堂”。

  傳統教育機構開始紛紛轉戰網際網路。新東方與教育考試服務供應商ATA合作試水線上職業教育,與騰訊合作設立合資公司北京微學明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拓展教育領域。學大教育則發佈了e學大智慧平臺,建設“校外自建,校內共建”兩大生態系統。

  K12是創業者們一直心儀的“藍海”,競爭廝殺也異常激烈,曾創辦世紀佳緣的龔海燕2013年底創辦梯子網,但不到一年便不得不關停。

  從線上教育來看,題庫、拍照答疑、找老師平臺、英語培訓類等領域,創業者已經很難插足。而未來網際網路,技術驅動型的數據分析領域、為線下機構服務等領域會有新機會。

  網際網路教育研究院最近發佈的《2014年線上職業教育産業研究報告》顯示,目前的線上職業教育規模呈逐年上升趨勢,並且佔全國市場規模的比例也在增加,到2018年,線上職業教育市場將達134億元。

  目前,業內線上職業教育主要有學習類視頻、題庫和綜合平臺幾種模式。其中IT類培訓類數量最多,其次是公務員考試培訓。極客學院,上線僅7個月融資2200萬美元,主要為專業開發者提供IT技術的線上培訓,收入採用會員制模式。達內科技採取線上與線下結合的O2O遠端教學的模式,主打內容設計和課程研發。

  另一主要板塊是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規模超過50億元,而線上學習的市場規模還不到2億元,預計未來會佔到50%的份額,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迎來留學生“最大回國潮”

  中國教育線上《2014年出國留學(微網志)趨勢報告》于3月13日正式發佈。報告稱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中國留學回國人數增長速度加快,幾乎呈直線上升的趨勢。中國已迎來了留學生“最大回國潮”,留學生回國人數進入高速增長期。

  報告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3年,留學生回國人數增長率一直保持了正增長。其中有11年都保持了20%以上的較快速度的增長,只有極個別年份的增長率低於20%,有5年的增長率超過了40%。在2008、2009年,中國留學生回國人數增長率一度超過了50%,分別達到57.5%、 56.2%。

  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留學回國人員的增長率為29.53%。雖然較前兩年的增長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了較大的增長幅度。

  培訓機構倒閉潮初現

  英特國際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倒閉,似乎觸動了2014年的培訓機構倒閉“多米諾骨牌”,春藤英語、曼哈頓英語、新動態英語等多家培訓教育機構紛紛關門大吉。

  經營不善固然是培訓機構倒閉的重要原因。但是,什麼事情導致培訓機構經營不善,資本的介入難脫其咎。事實上,培訓教育機構“先收錢後上課”的行業,現金流是其賴以發展的根本。同時,良好的現金流自然吸引了資本方的青睞,不少倒閉的培訓機構之前都或多或少得到了融資。

  那麼,培訓機構獲得融資之後的一大變化,就是必須快速的擴張、發展。於是,培訓機構不得不迅速增加門店,跑馬圈地。由此,也埋了經營不善的禍根。

  由於培訓教育非常依賴現金流,一旦現金收入出現問題,其辦學必然遭遇“崩盤”的危機。對於培訓教育機構而言,場地房租一直是一項重要的辦學支出,其擴張事實上增加了場地房租的成本。

  當前,隨著城市房價的高企,辦學場地的租金一直也是水漲船高。然而,一旦落戶某地做出名氣之後,培訓教育機構不得不面對逐年增加的房租成本,很難再擇址另行辦學。

  與此同時,國內培訓教育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培訓教育機構的招生投入越來越大,而招生效果卻越來越不理想,勢必進一步增加了資金壓力。當培訓機構出現資金斷裂的情況下,或許只有關門大吉一條出路了。

  企業經營不善申請破差,原本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是,由於培訓教育的服務對象為學生及家長,因而也給眾多學生學習及家長造成巨大的影響。然而,面對培訓機構倒閉造成學生及家長的損失,目前仍未有妥善的解決方法,只能依靠政府部門出門,採取其他培訓機構公益援助的方式分流倒閉機構學生。

  異地中、高考有望破冰

  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標誌著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隨遷子女異地中考、高考(微網志)有望進一步破冰,隨遷子女接受教育問題有望進一步改善。

  《意見》的出臺,將有利於進一步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中考、高考問題。在2010年12月啟動的國家教改試點中,解決異地高考列入了試點。然而在一些流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解決異地高考問題,仍然是這些地方所面臨的難題。

  目前,有27個省份明確了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的政策,有30個省份明確了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的政策。2014年,有28個省份開始解決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的問題,5.6萬名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辦理了高考報名手續。

  根據《意見》,我國將建立居住證制度,居住證持有人逐步享有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和高考的資格,異地中考、高考問題將能夠繼續破冰。

  與此同時,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之後,中小城市、城鎮放開入戶限制,將有大量的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越來越多農民工子女跟隨父母流入城市,這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子女需要城市為他們提供基本的教育機會和條件。

  根據戶籍制度改革的總體要求,教育部將做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規劃上,教育部要指導各地把常住人口,包括隨遷子女納入到區域教育的發展規劃之中。二是在經費上,要求各地要按照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校的人數來撥付教育經費,同時加大中央財政對各地接收隨遷子女學校的專項獎勵力度。三是堅持分類指導,要求各省份因地制宜,合理確定隨遷子女入學政策,保障他們平等地接受教育。四是加強管理,不斷完善全國中小學(微網志)生學籍資訊管理系統,更好地加強對隨遷子女接受教育的服務工作。

  這意味著,以後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上學將更加容易。

  本科高校轉型發展

  伴隨著即將到來的高考改革,中國大學也將面臨新的轉型。其中,將有1600至1700多所學校轉向以職業技術教育為核心。同時,在培養模式上,這些高校將淡化學科,強化專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

  中國現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轉型的本科大學不僅包括1999年大學擴招後“專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而且還包括一批985、211的院校。如此一來,中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將從現有的55%提高到70%至80%。

  今後,中國將以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突破口,對教育結構實施戰略性調整。首先,將建設一個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教育模式、教育機制到人才培養模式,均以就業為導向。其次,建立系統化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體系,目標是面向生産一線培養以技術為基礎的技能型人才。與此同時,還將搭建人才培養的“立交橋”,讓學生可以從中等職業一直學到專科教育、到本科教育到專業碩士,甚至專業博士。

  事實上,國內一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核心是要建立中國高等學校的分類體系,對高等學校實行分類管理。要實行分類,勢必需要從現有的本科高校劃出一部分,推動其逐步地、更多地培養應用型人才,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轉型的本科高校既可能是新建學校,也可以是辦學歷史非常悠久的學校;既可以是學校裏的絕大部分專業都轉型,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專業轉型,面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可以肯定,國內本科高校轉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使中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更加符合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