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4發佈 中國製造業進入結構調整陣痛期

  • 發佈時間:2014-12-29 16: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9日訊 (記者 陳鬱)工業經濟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今天聯合發佈《産業藍皮書:中國産業競爭力報告(2014)No.4》。報告指出,中國是製造業大國,製成品在國際市場上所佔份額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但在中國出口的産品中,勞動與資源密集型産品、低技能與技術密集型産品仍佔很大比重。從趨勢上看,中國的製造業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處於勞動與資源密集型産品、低技能與技術密集型産品的優勢正在逐步弱化,中高端技能與技術密集型産品的優勢正在爬坡積累的結構調整陣痛期。未來産業和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將發生變化,快速響應能力、複雜製造能力、定制化生産能力、可持續能力和適應創新變化的能力將成為新的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光子學技術、生物技術、奈米技術、增材式製造技術將在未來與傳統工業基礎技術共同構成製造業新的技術體系,生態産業、新能源産業、生命科學産業和電動汽車産業將成為增長最快的新興産業。

  未來製造業發展應實施雙軌戰略

  報告指出,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中國在未來的製造業發展中,應實施雙軌戰略,推動製造業的平穩轉型,使中國經濟平穩轉向新常態。

  首先,發揮後發優勢,按照産業發展的規律,向發達國家學習,不斷實現産業升級。報告指出:“追趕發達國家,在産業發展的策略上,就是推‘進口替代’,生産那些中國還不能生産、需要進口的産品。實施進口替代,不是閉關鎖國,而是通過推進進口替代,實現出口産品結構的升級。”

  報告指出,實施雙軌戰略,還要實現必要的“跨越”,就是在前沿技術領域開展研究,培育全新産業。全球正在發生的深刻的技術革命,既發出了中國必須進行前沿技術研究,才能最終趕上發達國家的強烈信號,也為中國著手推動前沿技術的研究,提供了難得機會。在這一次新産業革命過程中,很多國家提出了重點發展方向和推進戰略。如美國在推進先進製造業發展的過程中,選擇的重點方向包括:在關鍵國防安全産業領域,提高國內製造能力,包括小型的高效能電池製造、先進合成材料製造、金屬加工技術、生物製造、可替代能源等。開發先進材料,加速先進材料的應用,包括與資訊技術相關、清潔能源技術和國防安全領域的先進材料等;投資下一代機器人,協助工人、醫生、戰士、航太員完成關鍵的難以完成的任務;推進提高能效的製造工藝等。中國在前沿技術的創新上,雖然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國家提出的這些領域和方向,但這些國家提出的前沿領域對於中國選擇技術突破的方向有著重大的借鑒作用。

  新能源工業發展將呈四大趨勢

  報告指出 ,未來新能源工業發展將呈現四大趨勢:

  ——光伏産業將繼續領跑新能源工業。2014-2016年,全球光伏産業將新增裝機將繼續保持在30%以上的增速;

  ——風電行業未來新增裝機將穩定增長。2014-2016年全球風電年新增裝機將保持10%以上的增速。未來我國風電年新增裝機規模將保持穩定增長,盈利能力大大提升,風電産業有望健康發展;、

  ——新能源成本不斷下降。美國能源部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報告《跟蹤太陽》(“Tracking the Sun”)研究發現,從2008年到2013年,光伏組件價格每瓦降低2.70美元。光伏系統的價格,2013年10kW以下系統的平均安裝價格為每瓦4.7美元,10-100kW系統為每瓦4.3美元,超過100kW系統為每瓦3.9美元;

  ——新能源工業加速調整,企業並購重組加劇。全球新能源工業産能過剩,將導致在2015年前至少有200家新能源企業破産或被兼併,其中絕大多數是太陽能電池板製造企業。就國內而言,我國擬採取綜合措施推動光伏企業兼併重組工作有序開展,提升光伏産業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

  本土車企普遍缺乏創新動力

  報告指出,中國的汽車工業政策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具有管制性特徵與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其中,以政府的判斷和選擇代替市場選擇的特徵尤為明顯。它體現在政府選擇特定的技術路線、特定的産品、特定的企業進行扶持。在對産業組織結構、生産企業及企業規模的選擇上,具有強烈的“扶大限小”特色,以實現市場集中和形成大企業集團,這實質上是試圖代替市場競爭性集中過程與優勝劣汰機制。

  汽車工業政策為在位大型企業提供保護,導致市場競爭並不充分。在目前的管理制度下,並不是符合準入規定的企業和産品就能進入公告目錄,國家發改委對汽車行業準入有最終的決定權。同時,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在獲得項目審批上有明顯優勢,如國家在合資審批過程中,嚴重傾向於其重點扶持的大型企業集團,規模略小的汽車企業無論在獲得合資審批的機會還是合資的範圍上,都受到極大的限制。此外,現有的政策體系還為汽車行業的潛在進入者、非轎車類汽車企業進入轎車行業設定非常高的進入壁壘。

  報告指出,在這種政策模式下,優勝劣汰機制難以發揮出有效的作用,企業缺乏足夠的競爭壓力。同時,汽車企業熱衷於獲取審批,尤其是獲得合資資格、擴大合資範圍、擴大産能等方面的審批。本土車企普遍缺乏創新的壓力和動力,技術吸收與再創新的能力不強,過度依賴政府的保護。此外,扶持特定技術路線,將研發投入強度、是否進行特定技術路線的研究開發及是否生産特定産品與扶持政策掛鉤,導致大量低水準重復性研究,這在電動汽車領域尤為明顯。

  三大因素推動勞動者收入較快增長

  報告指出,這三大因素包括:

  ——補償型上漲。2004年,勞動保障部頒布新的《最低工資規定》,首度推行最低工資標準,以確保最低工資標準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全國各地最低工資標準調整頻率加快、幅度加大。2013年,全國共有27個地區上調了工資最低標準,平均調整幅度為17%。同年國務院頒布的《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到2015年絕大多數地區最低工資標準達到當地城鎮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的40%以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目標要求2020年基本社會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90%以上,將會推動勞動成本的上漲。

  ——結構型上漲。勞動力無限供給的特徵使我國勞動力工資保持一個較低水準,但是這種狀況正發生改變。2003年,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就已經出現“民工荒”、招工難。我國經濟正在經歷“劉易斯拐點”,支援我國製造業高速增長的廉價勞動力無限供給的“人口紅利”即將終結,勞動力絕對過剩和供過於求的狀態將轉變為供給不足,特別是數量工人的供給不足更為嚴重。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係的轉變已經並將推動工資的持續上漲。

  ——倒逼型上漲。2013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2002年上漲了37.2%,其中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了34.6%,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了42.8%。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的房價及房租上漲更為明顯,2013年住房租金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2002年上漲了44.4%,大幅度推高了城市的生活成本。人口生産和再生産的成本的大幅度上漲必然倒逼工資上漲。

  生態、新能源將成增長最快的新興産業

  報告指出,世界各國幾乎都制定了在未來5—10年甚至更長時期內重點發展的製造業部門的規劃,雖然各個國家和地區強調的發展方向不同,但其所選擇的新興産業都具備以下特點: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實現資本增值;具有全球競爭力水準;能夠增進人類的福利和健康,對生態和環境友好,能源消耗較少,原材料使用率高;能夠為就業者提供更好的工作。

  生態産業。水管理、再生能源迴圈及廢物管理等新興産業正在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興起,根據相關統計,歐盟的生態産業在過去5年中的年增長率為8%,預計20年後,全球生態産業市場將達到7萬億歐元。

  風能産業。自2001年開始,全球風能産業開始呈現爆髮式增長,2009年的增長率高達31.7%。2011年,全球風能裝機超過237GW,中國、德國、印度、西班牙、美國等國家的風能裝機佔到全球裝機總量的74%。

  太陽能産業。隨著全球太陽能裝機的增多,太陽能已經成為繼水能、風能之後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産業包括上游的多晶硅、變頻器、晶片、電池、光伏電池、安裝和跟蹤系統的生産,以及下游的項目開發、批發渠道、設計與工程、施工與維修。中國則是太陽能裝機增長最快的國家。

  生命科學産業。生命科學産業有三大板塊:生物製造、生物燃料和醫藥設備。,據預測,到2020年,將生物質能轉化為燃料、能源和化學品將使全球經濟産生2300億美元的收益,而發展中國家85%的乙醇將由巴西、印度和中國生産。醫藥設備方面,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且發展中國家尤其中國和印度等人口大國出現較富裕的中産階級,醫藥設備將面臨全面升級的需求。

  電動汽車。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的鋰儲量佔全球總量的57%,這些國家有可能成為世界各大汽車企業投資的熱點。2011年,智利與阿根廷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鋰供應商,其鋰生産佔據了全球總量的46%。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