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幫農民跑腿的“下沉”幹部

  • 發佈時間:2014-12-29 03:48:4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土地流轉後您還擔心啥?日前瀋陽市幹部沉到農村基層,就此問題進行面對面入戶調查。

  調查結果按照農民集中關心的先後順序,依次是:收入哪來?社保上多少?大病怎麼治?子女能否上好學校?補償款咋投資?居住條件能否改善……

  機關幹部張鴻就親身經歷了這樣的調研。一年前,他從瀋陽市沈北新區政府機關直降到村,在王家村服務站做起了農民服務代理員。

  原來,瀋陽市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下放權力,下移重心,而改革先導區沈北新區還多了一條——下沉幹部。黨政機關壓縮三分之一編制機構,100多家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整合為39個,三分之一以上的幹部下沉到基層,以服務績效論待遇。張鴻所在的王家村5600畝耕地全部完成了土地流轉,農民的“流轉後生活”成為張鴻最關心的問題。他隨身帶著一個小本本,上面寫滿了村民要他代辦的事:上戶口、蓋房子、辦低保……這些事曾讓許多不了解機關辦事程式的農民跑了很多冤枉路。如今村民只需提供材料,跑腿的事全交給“下沉”幹部。

  現在每天跟村民打交道的張鴻很忙很快樂,他説,現在的農民心順氣也順,主要是保障水準大幅提高了。沈北新區著力將失地農民納入市級統籌,在養老醫療方面享受與市民同等的保障待遇。僅此一項,區級政府就籌資2億多元補貼給農民。沈北新區出臺組合措施,解除了農民的後顧之憂。比如打造“15分鍾醫療服務圈”,社區醫生可隨叫隨到;打造“15分鐘文化圈”,確保每個社區擁有一個以上設施齊全的文化健身廣場;社區全面配備辦事大廳、日間照料站、文體活動室、殘疾人康復室、多功能室等設施。沈北新區還投入6000萬元啟動農村“暖房子”工程,不斷改善居住環境;大力創建民生保障示範區,提升農民幸福指數。以王家村為例,現在村子裏都鋪上了柏油路,建起了電子閱覽室和書屋,合作醫療農民自付部分也由村委會埋了單,衛生所、文化室都是村裏自建的,甚至連村民扭秧歌用的音響和扇子,都由村裏掏錢。僅今年沈北新區惠民工程投入的資金就達21億元。

  沈北新區區長金志生説,土地流轉後更要重視跟進民生工程,讓轉型農民順利度過“磨合期”。有多少現代化的廠房不重要,那是面子,圍繞農民所思所想夯實社會保障,才是我們幸福的“裏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