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揚:中國金融體系存在六大缺陷

  • 發佈時間:2014-12-28 15:2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28日在京表示,中國官方近期提出引領新常態的概念,而引領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改革,其中便包括金融改革。儘管當前中國的部分金融指標在全球都處於領先地位,但金融體制中仍存在六大缺陷,阻止中國金融邁向更高的平臺。

  李揚是在當天召開的由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辦、中國新聞社經濟部協辦的“財經戰略年會2014”上作如是表述。

  缺陷之一,當前中國已有較為完備的金融體系,但整體金融運作的基準並不牢靠,特別是三大金融基準——利率、匯率、收益率曲線尚未實現市場化,改革尚待推進。

  缺陷之二,中國金融體系缺乏一種能夠穩定提供長期資金、權益性資金的機制。李揚認為,目前中國其實不缺資金,從1994年開始中國就是一個儲蓄過剩的國家,如果有短缺也是體制、機制上扭曲所致,必須改革。

  李揚進一步指出,中國經濟還在一個發展過程中,諸如城鎮化等戰略都需長期資金支援,但目前籌集的資金都是短資,平均期限大概兩年多;而長期資金的不足,導致商業銀行不得不發放中長期貸款,導致風險的累積;而即便債券等直接融資,亦主要是“A銀行發、B銀行買”模式,未來應發展以企業為債務人的信用債券;還需要發展長期資金的機構,嘗試建立面對住房市場和城市基礎設施的金融機構;放開民間金融,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

  缺陷之三,中國經濟的負債率過高。李揚認為,中國企業的負債率過高,主要是由於缺乏的完善的自由資金籌集機制和在資本市場持續不斷的籌集機制;其次,地方政府負債率過高,不少地方政府的資産負債表嚴重不平衡,債務率非常之高。如果經濟下行或者房地産市場繼續遇冷,那問題將更加突出。

  缺陷之四,中國有關開放型經濟體的部分目標尚未完成,包括資本賬戶尚未完全開放、人民幣尚未實現完全兌換、人民幣尚未國際化。李揚認為,目前非居民用外幣投資於人民幣定價的股票是受到限制,下一步應該放開;而若資本項目放開,加上經常項目其實已經放開,人民幣兌換將是水到渠成,只需要制度配套;而人民幣國際化,不應過於激進,需保持穩步推動的節奏。

  缺陷之五,普惠金融尚待發展。據李揚分析,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部分機構和個人,已獲得的金融服務是過剩的,但普羅大眾卻沒有獲得金融服務。金融是服務社會的行業,未來要進一步為大眾服務,必須創新金融理念、體制、機構、市場工具。當前中網際網路金融大發展,為普惠金融的大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缺陷之六,金融監管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李揚認為,儘管目前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已有了較為成熟的模型,但存在兩個問題。第一,由機構監管轉為功能監管。什麼事歸什麼機構監管,銀行做證券業務就歸證監會管,防止監管套利;第二,加強監管協調,避免有的問題出現多頭管、重復管。(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