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世紀工程的精神脊梁——記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者們

  • 發佈時間:2014-12-28 08:54:29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工地上的建設者。

  一渠清水,承載著一部厚重歷史:甘與苦、淚與汗,南水北調工程凝結了上萬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心血,近十萬建設者的辛勤汗水,還有數十萬移民的離別淚水。

  嘔心瀝血,無怨無悔。南水北調工程鑄就了中華民族的水利豐碑,而這豐碑的基石,正是千千萬萬默默奉獻的南水北調建設者們。

  十二載奉獻,十二載創新,世紀工程背後,聳立的是時代精神!

  奉獻:進千家門,排千家憂,當移民群眾的“貼心人”

  這是被稱為“天下第一難”的任務——34.5萬移民浩蕩遷徙,“四年任務、兩年完成”, 時間之短、強度之高前所未有。這是水利移民史上的奇跡——平安搬遷、順利搬遷、和諧搬遷,不傷、不亡、不漏一人。

  宏大工程的背後,有著太多可敬可佩的人物,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移民難,付出真情就不難。”這是一份使命擔當。湖北鄖縣柳陂鎮黨委副書記姚自牛,負責移民難度最大的黃坪村。村民把姚自牛當成仇人一樣,到門口就放狗咬、用掃帚趕。“寧讓群眾罵一陣子,決不能怨咱一輩子。”姚自牛沒有退縮,他帶領幹部一戶戶宣傳。白天,移民在田間地頭勞作時,他就幫著幹活,抽空講政策;晚上,他到移民家中,算長遠發展賬;不讓進門,就在移民家門口連夜蹲守。真心融冰化雪,終於打開了一把把移民“心鎖”。

  寧可苦自己,絕不誤移民。這是一種無私奉獻。2011年6月20日,當人們打開河南淅川縣上集鎮司法所副所長王玉敏房間時,發現他已離開人世。而就在4天前,盛夏40攝氏度高溫下,他還在幫移民裝車,木頭、摩托車、傢具……100多斤重的東西,一趟趟幫移民往車上抬。那時,他的肺氣腫已經非常嚴重,渾身浮腫。大家勸他:“歇一歇吧。”王玉敏笑笑説:“等移民搬完了,我再歇。”但這次對話,竟成永訣。

  一切為了移民,全心全意為移民。這是一個執著信念。淅川縣高廟鄉的青山綠水,訴説著又一段故事。“儘快把土地分到戶,送走移民再歇。”誰都沒想到,這句話成了村支書趙竹林的遺言。2010年1月2日,趙竹林閉上了雙眼。去世前3小時,他還在開“分地會”。為了讓群眾住上“放心房”,他入駐工地,白天加黑夜一幹就是4個多月,直到因勞累過度去世。在整理趙竹林的遺物時,村民發現一個筆電,詳細記錄著工程的100多道工序和數據。

  多麼可敬的移民幹部!他們跋山涉水、走村串戶,不知走了多少路;他們吃住在一線,不知流了多少汗;他們鞠躬盡瘁,有的甚至犧牲了寶貴生命。每一個喝上丹江水的人,都不應該忘記他們的名字!

  創新:趕上了,就是一種使命!關鍵時刻衝得上

  站在嶄新的幹渠不由感慨:1432公里,穿山越嶺,跨江過河,這是多麼浩大的工程!南水北調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題,也創下多個世界或國內之最。在這背後,離不開建設者們的矢志創新。

  創新要勇於擔當,敢闖敢試。穿黃工程是中線的咽喉,“穿黃不通,千里無功”。2008年9月3日,盾構機在掘進1360米後,刀具壞了。在這麼深的水下修復刀具,國內外尚無先例。怎麼辦?自己攻關。

  這是一個危機四伏的過程——在水下刀盤周邊會不會塌方,一旦發生意外,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為抵消水下35米的沉重壓力,修復區域需要注滿高壓空氣,連呼吸都困難。這些勇敢的“檢修工”待上半小時左右就筋疲力盡,回到減壓艙休息3個多小時才能慢慢恢復體力。危機重重卻勇往直前,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更換各種類型刀具148把。

  “趕上了,就是一種使命!關鍵時刻就要衝得上。”檢修工武進説。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才能創造史上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工程。

  創新要耐得住寂寞,執著堅守。在南陽段,遇到的是“工程癌症”——膨脹土。“這種土遇水膨脹,無水幹散,在上面沒法修渠。”試驗段項目經理朱建軍説。頭三年,他們挖了13個大坑,一直和這種土較勁。“3年,我們沒幹別的,天天就在坑裏玩土,嘗試不同方案。”他説。執著攻堅,終於迸發智慧火花:在膨脹土中摻入3%到5%的水泥,改造後的混合土既牢固又經濟。

  創新要不等不靠,攻堅克難。在河南省魯山縣境內,長江水將通過世界規模最大渡槽——沙河渡槽,跨過沙河、大浪河、將相河三條河流。這條全長11.9公里的“飛渠”,要把一節節重1200噸的槽身,架到10米高空,難度可想而知。建設者們攻堅克難,保障渡槽嚴絲合縫,經過兩次充水試驗,實現了“滴水不漏”。

  沒有創新,就沒有南水北調!廣大建設者通過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全力開展技術攻關,趟出了一條突破常規的創新之路。南水北調共取得新産品、新材料、新工藝等63項成果,申請國內專利110項,展示出南水北調的自主創新能力。

  責任:品質是天大的事,0.1%的差距不惜推倒重來

  韆鞦大計,品質為先。工程細節上1%的缺陷,可能帶來100%的失敗。南水北調的高品質來自高標準,來自一絲不茍、追求卓越。

  0.1%的差距,在別的領域或許能容忍,在這裡卻不惜推倒重來。中線方城6標段項目負責人陳建國,對工程品質要求近乎苛刻。一次,他夜巡時發現工程與施工規範相差0.1%,立即要求推倒重來。結果,損失超過2萬元。有人不解,陳建國語重心長地説:“我們受點損失是小事,南水北調品質是天大的事,不能有任何差錯!”

  “既然幹了,就要精益求精幹好,容不得絲毫懈怠,對工程負責就是對國家負責。”穿黃工程項目部工程師李連朝説。3公里長的穿黃隧洞,測量誤差要在50毫米內;3450米的直隧道,只允許有千分之一的傾斜度,肉眼不可能察覺。平常一個項目,GPS定位設備最多用三四台,在這個項目上,增加了一倍。為了精度,建設者們付出了超常努力。

  “這輩子能碰上南水北調工程,值了。”東線淮安三站建設工地建設者説,對混凝土就像呵護自己的孩子,夏天給襯砌面搭遮陽棚,抽地下水降溫;冬天加熱施工用水,為給混凝土禦寒,保證不開裂,工人們在塑膠棚裏生起兩個大火爐,24小時不滅。

  奉行“品質第一”,漕河渡槽項目部張震驕傲地介紹起這座 “水上立交”:“我們的這個技術,別的國家都沒有。”打個比方説,漕河渡槽上可以排滿125噸重的重型運貨汽車,通過速度每秒一輛,每分鐘通過60多輛,而且源源不斷。

  滿懷豪情打造韆鞦偉業,奉獻、創新、責任成為托起世紀工程的精神脊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