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沼液滴灌技術:變廢為寶的“神器”

  • 發佈時間:2014-12-27 02:32:0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慶國

  “十一五”期間,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研究所承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沿湖地區農業面源污染阻控關鍵技術研究”課題,成功研製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沼液滴灌技術,解決了有機蔬菜追肥難題,實現了水肥一體化,防止了因沼液隨意排放而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該技術在有機蔬菜上推廣面積累計達2000余畝,畝增收2650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2010年,該技術獲得了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

  據統計,北京市2009年大中型沼氣站處理農業廢棄物達到190萬噸,按照每噸投入料産出0.3噸的沼渣和1.1噸的沼液比例來看,2009年伴隨沼氣發酵所産生的沼渣量為57萬噸,而沼液的産出量更大,每年為209萬噸。由於目前對沼渣、沼液利用較少,大部分被隨意排放,造成了環境的二次污染,成為農村環境污染的新的重要來源。

  沼液含有較豐富的養分已被很多研究所證實,將養分通過滴灌系統回歸農業體系也是目前研究者比較關注的方向,但大規模的應用目前還鮮有報道。最主要的原因是沼液過濾技術不過關。由於沼氣發酵殘留物還含有部分沼渣與渣液混在一起,常規過濾器很容易堵塞而且不易清洗,因此給大規模的施用帶來較大困難。雖然北京市設施農業已達26萬畝,其中有3萬畝具備滴灌設施條件,但目前真正應用的並不多,主要原因是存在滴灌易堵塞難題。因此,解決滴灌的堵塞問題,就成為該課題研究的關鍵所在。

  為此,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研究所經過近幾年的研究,採用工程過濾與過濾器相結合的方法成功將沼液與沼渣分離,從而解決了沼液滴灌易堵塞的難題,為科學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沼液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技術鋪墊。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工程措施對沼液進行三級過濾,將過濾後的沼液與灌溉水混合配比後,通過灌溉設施對有機園區的蔬菜進行灌溉施肥,從而實現沼液的資源化利用並解決了有機農業的追肥難題。

  沼液滴灌工藝技術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利用三級過濾工程措施和微泡曝氣、自動反沖洗等技術手段實現了沼液的無堵塞過濾,達到了滴灌要求;與水配比混合後,實現了對作物的灌溉施肥。研究證實,該項工程中沼液與水的混合具有較高的精確性和均一性。二是沼液過濾後可用來對有機蔬菜進行灌溉施肥,這成功解決了有機蔬菜種植中的追肥難題,並實現了養分物質從養殖場到沼氣站,再從沼氣站到種植業的良性迴圈。三是沼液含有較高的速效養分,與化肥具有同等的養分供應能力,沼液滴灌實現了水肥一體化,提高了水分和養分的利用率。與傳統單施基肥的有機農業相比,加施沼液可提高蔬菜産量,增産率為5%~15%,同時養分利用效率也顯著提高,與施用化肥相比,沼渣與沼液配施可以顯著降低蔬菜硝酸鹽的含量並提高維生素C的含量。沼渣、沼液的合理配施可以達到有機蔬菜産量、品質與環境效應的協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