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水雖進京仍須精打細算

  • 發佈時間:2014-12-27 02:31:1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北京論壇

  對北京普通市民或企事業單位來説,責任意識的最好體現,還是珍惜用水。除了自覺,督促全社會節水的法規,也有必要進一步完善。

  12月27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湖北丹江口水庫的清水,連綿穿越1000多公里抵達北京。

  今後,北京能通過南水北調年均引水12.4億立方米,雖然從水量來看,北京不是最大受益區,但從城市水資源緊缺的嚴峻形勢看,這些水可謂雪中送炭。北京嚴重缺水的局面,可得到一定改觀。但這絕不意味著在用水問題上,北京已可以高枕無憂,相反,在保持憂患意識的同時,或許還要多一份責任意識。

  缺水仍會是北京必須長期面對的問題。近幾年北京用水總量平均為36億立方米,年均水資源總量僅21億立方米,也就是説每年有15億立方米的缺口。南水北調的10多億立方米,勉強夠填上缺口。但考慮到過去十多年北京嚴重超采地下水,北京水務局的數字顯示,與1998年相比,地下水儲量減少了65億立方米。作為戰備水源的地下水,還等著人們補上過去的“欠賬”。

  缺水的嚴峻形勢,客觀上逼著我們在用水上必須精打細算。南水北調從上世紀50年代初設想到今天通水,其間克服的困難數不勝數。只需想想兩年安置超過30萬的移民,就知道要實現“一江清水北送”,水源地等各方做出了多少犧牲。這些既包括數十萬素昧平生的民眾,為了南水北調而告別故土,也包括地方政府投入更多財力、人力用於環境治理,短期面臨産業轉型的陣痛等。

  當我們飲用著千里之外的清水時,理當多一些飲水思源的責任意識。北京現在對河南和湖北的水源地,開展了很多對口支援的項目,同時一年拿出5億反哺。這些支援既是對過去的感恩,也是為了共同的未來。

  對北京普通市民或企事業單位來説,責任意識的最好體現,還是珍惜用水。開源重要,節流同樣不能忽視。除了靠自覺之外,督促全社會節水的法規,也有必要進一步完善。比如,2012年施行的《北京市節約用水辦法》,對用水單位未取得用水指標擅自用水的,由節水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補繳水費之外,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對一些擅自用水的企業來説,這樣的罰款似乎太過“溫柔”了一些。在節水這一環,監督好一些高耗水的企事業單位至關重要,而監督則需要更有威懾力的懲戒制度。

  從丹江口水庫到北京的每個水龍頭,背後所耗的成本可以想像,所以南水北調也是一場最好的節水教育。讓每個人意識到水的珍貴和價值,是對南水北調中線通水最好的慶祝。

  □喻辛(媒體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